閩東畬族博物館
寧德市(俗稱閩東)是畬族的主要聚居地,現(xiàn)有畬族人口18.3萬,占全國畬族總人口的四分之一。在歷史的長河中,寧德畬族人民創(chuàng)建了美麗富饒的家園,創(chuàng)造了豐富多彩的文化,積淀了大量的文化遺存,形成了獨特的風情。為進一步保護文物,傳承民族傳統(tǒng)文化,寧德市委、市政府于1988年5月?lián)芸钆d建閩東畬族博物館。該館于1989年9月竣工并開館展出。
該館成立于1989年10 月15日,隸屬寧德市文化新聞出版局。
閩東畬族博物館接待了廣東、浙江、江西等地畬族同胞以及日本、韓國、臺灣等各界人士和學者前來參觀和交流畬族研究活動。1995年,配合行署舉辦了首屆中國閩東畬族風情旅游節(jié),博物館接待了來自全國各地的畬族同胞,并向他們展示了閩東畬族風采。搶救和保護民族民間文化是我市文物工作者及閩東畬族博物館的當務之急,只有抓住我市畬族文化這一特色,充分展示畬族民間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文物擴大宣傳影響,樹立閩東特色形象,促進閩東經濟的發(fā)展。創(chuàng)建畬族文化重點村是其中的一項重要工作。為了配合做好創(chuàng)建畬族重點文化村工作,市局領導及文物干部多次陪同陳少勇、鐘雷興等市領導及有關部門負責人深入霞浦溪南鎮(zhèn)白露坑及半月里自然村,就搶救畬族文化工作進行調研、考察,拍攝了大量反映畬族民俗、民風的實物照片,完成了畬族文化調查以及創(chuàng)建白露坑畬族文化重點村的工作,加強對古民居的保護;并配合霞浦縣博物館做好民俗文物的收集、登記、集中保管工作及對古籍、手抄本、歌本的保護和整理研究工作。市政府于四月份命名白露坑村為首批“寧德市畬族文化重點村”。5月26日,陳興生副市長還到白露坑村授匾。市局還撥款1萬元補助該村建立文物陳列室。霞浦縣文化文物部門正積極做好該村的規(guī)劃及環(huán)境整治工作,充實條件,爭取向省里申報省級歷史文化名村。為配合市搶救和保護畬族文化遺產工作,市局于10月份向各縣(市、區(qū))文體局發(fā)出通知,要求完成全市現(xiàn)有畬族村的畬族文物調查工作,對不可移動文物進行摸底登記,并作出保護規(guī)劃,為申報市第二批畬族文化重點村做好前期準備工作。畬族博物館申報的《寧德市虹梁式木構廊屋橋考古調查與研究》被國家文物局批準為2001年全國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課題,并順利組織實施。去年底完成了課題結項工作,并出版了《寧德市虹梁式木構廊屋橋考古調查與研究》書籍。
館舍介紹
福建省閩東畬族博物館舊館于1984年10月該館批準籌建,1988年8月1日寧德市地區(qū)文化局大院內破土動工。
福建省閩東畬族博物館(寧德市博物館)新館則坐落于福建省寧德市東僑經濟開發(fā)區(qū)華庭路西側,新展廳面積800平方米,陳列分為寧德歷史和閩東畬族兩大部分,陳列文物800多件。寧德歷史文物陳列分為古遺址、古墓葬、古建筑、石刻碑記、近現(xiàn)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五大類,以圖文并茂的方式,生動展示了寧德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閩東畬族文物陳列則以豐富的館藏內容,從宗教祭祀、服裝首飾、生產用具、生活用具和工藝品等方面展示了畬族的婚禮、不同地區(qū)不同樣式的傳統(tǒng)服飾以及生產生活習俗等面貌,為觀眾了解畬族歷史和傳統(tǒng)文化提供一個直觀而又生動的視角。
展覽設置
寧德歷史文物陳列分為古遺址、古墓葬、古建筑、石刻碑記、近現(xiàn)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五大類,以圖文并茂的方式,生動展示了寧德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閩東畬族文物陳列則以豐富的館藏內容,從宗教祭祀、服裝首飾、生產用具、生活用具和工藝品等方面展示了畬族的婚禮、不同地區(qū)不同樣式的傳統(tǒng)服飾以及生產生活習俗等面貌,為觀眾了解畬族歷史和傳統(tǒng)文化提供一個直觀而又生動的視角。
館藏文物
閩東畬族博物館(寧德市博物館)是一家以收藏、展示、研究寧德歷史文物和閩東畬族文物為宗旨的綜合性博物館。
館藏文物以歷史文物和畬族民俗文物為主,藏品類型有石器、陶瓷器、玉器、木雕等。最具特色的是畬族民俗文物,大致分5個門類:宗教祭祀,服裝首飾,生產用具、生活用具和工藝品。水下沉船出土的元代青釉瓷器也是本館的特色藏品,其中絕大部分為青釉瓷碗。
參觀信息
開放時間
閩東畬族博物館全年免費開放每天上午 8:30 -11:30, 下午14:30-17:00 開放(冬令時),下午15:00-17:30開發(fā)(夏令時)
館址位置
福建省閩東畬族博物館位于福建省寧德市東僑經濟開發(fā)區(qū)華庭路西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