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tǒng)村落文峰村:靜守歲月 古韻如昔
寧德網(wǎng)消息(黃婧 林盛煒) 和煦的艷陽灑在青蔥四野里,青山翠屏般環(huán)繞著一座古村落,雞鳴狗吠中,村子愈顯安靜祥寧。這里是蕉城首個中國傳統(tǒng)村落——文峰村。
文峰村,原名石堂黃厝。據(jù)《寧德縣志》記載:“石堂在明、清時期為寧德縣青田鄉(xiāng)安遠里二十都一圖的鐘山景與唐山景?!钡搅?943年,石堂分為文峰與梅鶴兩村。文峰這村名,從古遺先生韓信同石堂八景詩中的“文峰卓筆”而來。“尖新文筆倒書天,渺視群山一甌覆。”這里山川秀美,是閩東十大最美鄉(xiāng)村之一。
放慢腳步,行走在文峰古巷中,巷陌深處,綠藤探出院墻。那粗礪的土墻,青灰的磚瓦,仿佛要將你拽入時光的流轉(zhuǎn)變遷,感受這山村古韻一如往昔。
雕梁如畫 古厝探幽
文峰村落集中,明、清古建筑仍保存較為完好,村內(nèi)現(xiàn)有明清古建筑20余幢,包括元、明時期的奶娘宮,明、清時期的下馬亭、陳普墓、陳普祠堂、清朝“進士第”、“將軍府”、“繡樓”等。還有清朝圣旨、鍍金儀杖牌、將軍武官像等大量珍貴文物遺存,歷史文化遺存十分豐富。
藍天下,馬頭墻高低錯落,文峰村古民居多少有點徽派建筑的味道。但徽派建筑是白墻黑瓦的,這兒的墻卻“不施粉黛”,原汁原味地裸露著夯土的顏色,中國古代建筑的原始夯土技術(shù)在這里被完整保留下來。
徽派建筑以雕梁畫棟和裝飾屋頂、檐口見長,文峰的土屋外表粗獷,而內(nèi)心卻是細膩溫婉的。門窗木雕精致細膩,栩栩如生,檐牙雨墻上盡是泥塑的人物花鳥,其立體構(gòu)圖惟妙惟肖,雖經(jīng)數(shù)百年,可依然色澤明麗,紋路清晰。屋脊上還有數(shù)只“仙鶴”守望著遠方,盡顯當年之豪華。
地靈人杰 明賢輩出
文峰村地處蕉城區(qū)最西部,四縣交界的大山重嶺深處,在古代交通極為不便。然而,這里民風淳樸、尚文習武,人才輩出,僅清朝兩百多年,這個人口不足千人的村落,就出了2名進士、8名舉人、182名秀才,“武魁”牌匾隨處可見,更有“文武魁”父子登科,一時傳為佳話。
而讓文峰人自豪的莫過于顯赫一時的一文一武兩位名士——陳普和黃禮鉁。陳普是朱熹之三傳弟子,是宋末元初聞名于世的理學(xué)家、教育家、天文學(xué)家。嘉靖十四年,寧德縣令葉稠為陳普修建祠堂,并塑像祀之。古樸的陳普祠靜靜地守在文峰村東北角,一代名儒陳普的塑像端坐其中,凝望著文筆山峰;黃禮鉁是清代愛國戍臺名將,清朝嘉慶年間任臺澎總兵,誥授光祿大夫、振威將軍。在其故居里,振威將軍的一品武官服像、清朝皇帝賜封給黃家的四道圣旨留存至今,彰顯著他當年的錚錚鐵骨和顯赫榮光。
葉飛舊居 紅色故地
在曲折的土墻深巷中,有一座老房子并不起眼,從大門走進是一個小院落,第二道門上掛著“紫宸高拱”的牌匾,這里曾是葉飛住過的地方。
1937年底,中國工農(nóng)紅軍閩東獨立師和各縣游擊隊共1300多人在石堂集結(jié),進行為期兩個多月的整編訓(xùn)練,整編整訓(xùn)后,改編為新四軍三支隊六團,從這里出發(fā)北上抗日。在石堂整訓(xùn)期間,團部與一營、三營、兵械廠、服裝被服廠都設(shè)在文峰村,這座老房子就是當年整編部隊的地方。在那崢嶸歲月里,許多文峰青年加入部隊,成為部隊的骨干。舊址猶在,而今后院里的桔子樹依然向著四方天井之外生長著,一年又一年結(jié)出累累碩果。
詩讖八景 峰巒奇秀
文峰村村口新修的“八景橋”上,刻著“八景圖”和詩文。站在橋上,向遠山望去,在薄霧中隱約能看到“雙箸擎天”——“玉帝何年宴眾仙,誤遺雙箸在人間。至今忘卻收將去,插在南閩半壁天?!痹谖姆?,玉帝留下一雙“玉筷”,也許在山中還能找到一只“玉碗”。
還有“翠屏霽雪”“石屋朝天”“笑天獅子”“蛟潭映月”……我們不得不敬佩大自然的造物神奇和古人的想象力,然而山路難行,道阻且長,想要學(xué)先人尋山問水并不容易。目前,文峰村正抓緊整修尋訪“石堂八景”的便道,將各景點串點成線,推出傳統(tǒng)村落文化之旅,讓這些深藏的奇景漸為人知。
對于文峰,還有太多秘密被掩藏在逝去的時光里。而今,水泥鋼筋取代了黃土老屋,村民住上了新樓房。值得慶幸的是,文峰的許多古建筑、古民居被保留了下來,同時文峰村以古建筑保護與開發(fā)利用和發(fā)展生態(tài)旅游為重點,加強對古建筑的修繕保護及對周邊環(huán)境的整治,對每座古建筑的歷史文化資料進行收集整理?!昂笊Ω髯孕蓿粔嬤z風好私淑。天開文運常循環(huán),洙泗之濱咸拭目?!比缃?,古村正煥發(fā)出新的生機,“養(yǎng)在深閨人未識”的她,正撩開面紗,深得贊譽。
責任編輯:鄭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