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久升/千年水利(2)
(二)
黃鞠(公元569-657年),河南光洲固始縣人,相傳是隋朝的諫議大夫,也是一個水利專家。隋煬帝朝,東征西討,濫用民力,黃鞠父子同朝為官,直言進諫,不料觸怒皇上,黃鞠之父被下獄而死。黃鞠及眾兄弟遵父命各遠走他鄉(xiāng)。伴君如伴虎,朝堂容不下一個正直的忠耿之士,霍童卻有幸迎來了一位有膽有識的民眾帶頭人,一個開疆拓土的勇士。
關(guān)于黃鞠入閩,村里流傳著這樣的故事。黃鞠先是到七都峬源,一日溯溪行至霍童溪畔的石橋,與先來此地的姑丈朱福暢敘情誼,霍童廣袤的山水深深吸引著他。酒過三巡,朱福被他如何興修水利,經(jīng)營霍山霍水的雄思妙想所折服,當即愿意讓出霍童之地給黃鞠肇基,自己前往更上游的咸村定居。
古時農(nóng)業(yè)是開基立足之本。而水利是農(nóng)業(yè)的命脈?;舻仉m然廣袤,但由于山巒阻擋,水位高差所限,霍童溪水卻無法澆灌良田。黃鞠翻山越嶺觀地勢,看風水,認定獅子峰下的霍童溪支流大石溪可以利用。但要鑿通這一水渠,必須在一個當?shù)厝苏J為是”龍腰“的山脈上動土。這在現(xiàn)時的農(nóng)村也是極為避諱的,何況在認知更為有限的古代。動土,是不是會讓子孫缺富少貴未可知,但不修渠引水,再好的河谷也只是荒草凄凄。
魯訊說,“我們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黃鞠就是其中之一吧。脫下官服的黃鞠依然懷惴著有為民造福的理想,也許,在這個地僻人難至的南蠻之地,更能施展他作為實踐科學家的抱負。 “不問代代官貴,只要能發(fā)萬家燈火。”黃鞠一句擲地聲的話統(tǒng)一了村民們的思想。車鱗鱗,馬蕭蕭,叮叮當當?shù)拈_鑿聲在山野里回響。黃鞠既是工程指揮,又是生產(chǎn)隊長,在他的帶領(lǐng)下,歷時八九年的艱辛,終于修成了這條千米之長的引水渠。
今天,走在霍童溪右岸通往大石村的路上,只見一條水渠如帶,汩汩清流時而穿山越谷,時而蜿蜒前行,順流而下一直流向地勢更低的石橋村。當年,正是這條水流,滋養(yǎng)著原本靠天吃飯的田園。有了水,荒地變良田,農(nóng)民種上了黃鞠從中原引進的油菜、麥、豆,利用水流落差動力,建起五個水碓,舂米、磨豆,加工更種農(nóng)產(chǎn)品。水利萬物,加財添丁,霍童日益興盛。
人口的增加又凸顯出人均耕的減少,黃鞠把目光投向霍童溪左邊的松岸洋,這片廣袤之地才是霍童富庶的糧倉。開發(fā)左岸,需從霍童溪楮坪湖引水,最艱巨的便是要在仙人峰下鑿出隧洞。那時候沒有火藥,沒有爆破技術(shù),沒有任何可以借助的科學儀器?;蛟S是借鑒典籍中的記載,又或者是窮途思變,黃鞠帶領(lǐng)的眾鄉(xiāng)親們最后采取了火燒水澆的辦法。無數(shù)的柴枝不斷堆積在這花崗巖上,燃燒起數(shù)天數(shù)夜的熊熊烈火后,從遠處運來河水,選好角度順著高溫的巖石驟然澆下,青煙騰起,數(shù)聲巨響,仙人峰下,頑石開花!挖掘、清理,修通,清澈的霍童溪水終于繞過楮平湖,流進耗十年之功修起的長達700多米的水渠,流進這個幽暗在曠野卻注定在閩東水利史發(fā)亮的隧道涵洞。從此,廣袤的霍地,因為有了水的滋養(yǎng),荒坡山野成為良田沃野,成為一方富庶之地!福建現(xiàn)存最早最完整的郡書,南宋的《三山志》上記載:霍同里:仙湖、堵平湖、塘腹湖會小溪水,隋諫議黃公創(chuàng),溉田千余頃。淳熙二年,有請佃者,官以其妨民,不給,仍搜獲。儲知縣詩云:“咫尺仙湖號堵平,先賢曾此勸農(nóng)耕。若教一日歸豪右,敢向黃公廟下行。”可見,當時的縣令儲諄敘曾經(jīng)出面干預(yù)占渠為田一事,明令禁止在湖的高處耕種,以免妨礙水利。這位儲知縣大約對先輩的功業(yè)感佩有加,在所著的《曉喻》中也記文,“仙湖,又名杜湖,在十二都松岸洋。隋諫議大夫黃鞠所鑿,長里許,廣面有余丈。引大溪水溉田千余頃。湖,源遠流長,歲旱不竭,附近之田,盡成沃壤”。
當時的那把火燒得太久太久了,以至于那把炭火至今還烙印在這巖體里。也許因為洞的清幽,引來蝙蝠樂居,當?shù)厝擞址Q之為蝙蝠洞。又或洞內(nèi)水流淙淙,洞外聞之若琵琶彈奏,又曰“琵琶洞”。再后來,因諧音之故,“琵琶洞”又被喚作“枇杷洞”,而附近不遠的一下村子,竟因而得名為枇杷洞村。
千年的煙塵散去,也許,這就是歷史留下的一些吉光片羽,讓我們?nèi)ゴ牍湃说闹腔酆鸵懔Γ湍嵌畏峭瑢こ5臍q月。
責任編輯:葉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