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平/日出北岐,霞浦灘涂如此讓人心旌搖擺!
寧德網(wǎng)(劉建平/文) 之前看過許多北岐日出的照片,不論本地的、外來的,攝影家、愛好者還是旅游者,吸引眼球的,總是不離那片徘徊的云彩和倒映的光影。不巧我見過海面上的日出,一輪初升的太陽從海面下噴薄而出,不恰當(dāng)?shù)氖俏野讯呗?lián)系在一起了,以為北岐看日出就是潮信赴約般的那一刻,否則就是錯過。
我們知道,暗黑與光亮的轉(zhuǎn)圜正是人嗜睡的時刻。起了個大早,趕到山腳下,見陰沉沉的天空不見日出,哈欠又上來了。就是在車上打了個盹,到山腰上,黑鴉鴉一片人群,找不到位子了。占位子是為了擺好相機(jī)的三腳架,海上日出時間已過,卻不見人群散去。看著相機(jī)鏡頭的指向,我想起來我忘了件事,北岐是入海口。北岐看日出,不是為了那枚出海的初日,而是借助剛爬上對面山頭的太陽,透過云層,投射到北岐灣的光影,光影之下,大片的灘涂,密集的養(yǎng)殖紫菜的竹竿,勞作的身影,成了一個謎一樣的神奇世界。云彩變幻的日出固然很美,但攝影家眼中看重的更是自然美景之下的生活場面。
攝影不是我的愛好,我來也不為了拍攝,但這不妨礙我起早到北岐看日出。蘇珊·桑塔格不是攝影師,因為關(guān)注攝影影像,寫出了關(guān)于攝影美學(xué)和道德問題的巨著《論攝影》。當(dāng)初我買下這本書,是奔著學(xué)攝影技巧的想法而去的,閱讀過后,知道不是那么一回事,但也沒讓我失望。劉易斯·海因說:“如果我能夠用文字講故事,我就不必拖著一部相機(jī)?!边@句話,讓我來得很安心。
很多過度開發(fā)的景點,很難讓人一去再去,除了我們本是過客匆匆外,還在于景點風(fēng)景固定僵化的開發(fā)模式。在北岐我遇到熟悉的本土攝影家,對于他來說,來的次數(shù)估計自己也數(shù)不清了,他的一再到訪絕不是為了單純地重復(fù)同樣的景觀,而是為了捕捉。捕捉不是守候,不是靜等時光的流逝。北岐的天光水影瞬息萬變,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需要不斷校準(zhǔn)自己的姿勢,不斷尋找最佳的位置和角度,同時,捕捉不是置身同一空間就能完成,還需要時間的流逝、疊合和比較,這不是橫看成嶺側(cè)成峰,而是眾里尋它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夜太短了,被壓扁成一天的縫隙,對拂曉的第一縷光線的感覺,已鈍化成沒有意義的時間概念。而日出意象原來是那么的美好!在華北平原上看過去,日落另有其字,就是暮,那么這可能就是最早的日出了。后來下方的太陽倒影取消了,代以較一般性的地平線橫杠,比較方便也較具普世性格。居住在海濱的人的日出印象就是這個形象的“旦”字了。歷史早已翻過,文字說明不了日出的實物景象,日出讓位于更抽象的時辰,喚醒的不是燦爛無比的跳脫的紅日,而是床頭一臺適時響起的鬧鐘。
日出北岐,有的只是潮汐漲落和隨季節(jié)變幻不定的云彩。專程的、誤入的、獨行的、結(jié)伴的,春狩秋狝,給自己一個理由就行。人的一輩子,不能一直在永夜里沉淪,還需要黎明前的曙光照亮,不是嗎?
責(zé)任編輯:鄭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