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色
□詩音/文 劉巖生/圖
馮夢龍說:縣在翠微處。想象壽寧就是那深深淺淺濃濃淡淡層層疊疊的翠了。山是翠的,水是碧的,樹是綠的,茶是青的,千年廊橋是木色的,老屋古宅的磚石也一定染了青苔色。設(shè)若在春夏之交,這重重的綠意里,還會映現(xiàn)出燦如煙霞的杜鵑花海來,讓人嘆為絕色。
然而,直至我來到西浦狀元祠,在飛檐翹角雕欄畫棟的古戲臺邊看到北路戲的戲服,才真正為一種絕色傾倒。“原來姹紫嫣紅開遍”,翠生生,似這般都到眼前。如此絢麗,令人驚嘆。我不能形容那華彩,也顧不上去看臺上咿咿呀呀唱得正熱鬧的演出,只顧將鏡頭對著換裝的演員和靚麗的服飾,頻頻按下快門。像這樣在后臺看演員換裝,近距離欣賞華美的戲服,我還是第一次。戲服上的飛龍翔鳳仙鶴牡丹流云海浪纏枝花卉,金繡、銀繡、彩繡,針針線線,或俊雅清麗,或金碧輝煌,都精致華彩。紅、黃、藍、綠、粉、紫、湖、香,每一色戲衣,底色外的刺繡彩線至少有十幾種顏色,卻搭配得如此秀雅和諧、瑰麗明媚,又迷幻神秘。一出戲曲的繁華盛世、錦繡河山好像都在戲服上描繪出來了。如果有人說,因為喜歡戲曲的服飾頭飾而開始愛上戲曲,我絕不奇怪。
橘紅的夕照映在后臺的木色板壁上,將演員們著靴系帶換裝的姿影投射在板壁上,仿佛上演另一出戲劇。四個刀馬旦正緊張而又有條不紊地扎“靠”。“靠”,是將帥出征時披掛的戎裝。女靠繡雙鳳牡丹,靠肚下綴五色繡花飄帶,虎頭肩下另襯荷葉袖,再圍上帶排穗的云肩,也是繡翔鳳牡丹纏枝花卉,紋樣色彩比男靠更為細膩絢麗,完美地襯托出女將的英武和陰柔之美。我看到那些靠肩、胸甲、靠肚、靠腿,都加了厚硬的內(nèi)襯,而她們背后還插著四支三角形刺繡背旗,再配以頭上的戰(zhàn)盔和腳上的戰(zhàn)靴。雖說緞料雅致,刺繡精美,穿戴起來卻不輕松。為防污損,戲服里還要套上粗布水衣和帕褲。若穿靠,靠里還要穿胖襖,又要系襻,四季不分,唱、舞、打、跑下來,熱汗?jié)裢杆潞团忠\,然而,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卻是絕世的驚艷之美。
那四個刀馬旦,我后來和其中的林愛月老師聊了許久。林是戲班里的優(yōu)秀演員,嗓音好,扮相美,從小喜愛唱歌跳舞。十二歲那年經(jīng)過層層嚴選,從幾千名考生中脫穎而出。然而,要成為一個戲路全面功底扎實的演員,基本功起碼要苦練三年。尤其像北路戲這種現(xiàn)在僅存于閩地壽寧,代表清代亂彈聲腔的珍稀劇種,三百多年的歲月滄桑,風雨沉浮,不是那么輕易就走進去的。不管什么角色行當,都以手、眼、身、法、步等肢體語言,兼以普通話道白、唱腔來塑造人物,推動劇情。這種對形體動作的強化和對人物內(nèi)心活動的外化,與唱腔緊密結(jié)合在一起,且歌且舞,兼文兼武的形式,對演員的功力極具考驗。唯有扎實苦練,酷暑嚴寒,日復一日地壓腿、彎腰、翻騰、撲跌、滾爬、蹬跳,刀、槍、劍、戟、斧、鉤、叉、棍,這樣一天折騰下來如脫胎換骨。我注意到林說“脫胎換骨”的語氣,聽得出是苦練滋味的刻骨感受。后來我又聽林的師兄說到一個細節(jié):下腰時,那腰一壓,老師往里一扳,就聽見腰部“咔”的聲音,嘴巴沒有聲音了,除了“啊”,剩下的就是眼淚了。師兄的父親每天上班都要經(jīng)過劇院門口,但從不進去,師兄后來問他父親:爸,你干嘛都不來看我演戲?父親說,我看過你練功,太苦了。父親無能為力,所以不看戲。當時,一些男生都受不了,哭著逃回家。而這些于林而言尤其艱難,林八歲時一口氣爬了三十里山嶺,傷了氣,在練拿頂功時哮喘發(fā)作,更是蹲不得,躺不下,睡不著。淚,有時也會冒出來,但她覺得:哭,難看;逃,難為情。她明白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何況是為了自己熱愛的藝術(shù),更須吃得苦中苦。她默默挺住,一天又一天地苦練下來,漸漸功底深了,哮喘也平息了。也許正是她身上的這種熱愛和執(zhí)著,或許還有她的天賦和靈氣,才被著名藝術(shù)家蘇笑容老師看中,收為弟子。
猶如二月梢頭含苞初綻的那一朵,含羞本是豆蔻年華的少女之美,有一種天然的嫵媚和珍珠般的光澤。然而,于戲臺上的表演藝術(shù)卻是大礙,它影響了演員的生動展現(xiàn)和藝術(shù)創(chuàng)造,限制了煙花般的才華綻放,于人物的刻畫、情感的表達和情境的再現(xiàn)都極為不利。最艱難的時刻,蘇老師鼓勵,引導,像溫柔的手一路呵護扶持。林啊,昂起頭,戲臺就是你的王國,天地之間,你就是至尊至高的王。當音樂響起,帷幕拉開,你要全身心融入角色,你要勇敢地表現(xiàn)出來。臺下也許會有懷疑的聲音,會有羨慕或嫉妒的目光,會有冷嘲和熱諷,但更會有一片掌聲激勵你托著你。林說,整整兩年,才克服了這種羞怯。自信心終于回來了。我仿佛看到燈影夢幻管弦歌吹的戲臺上,青衣的林,花旦的林,水袖婀娜的林,劍戟英挺的林,輕如蝶,美如鳳,行云流水,舒卷自如。這樣砥礪而出,沖破羞怯,燦然怒放的藝術(shù)之美,明凈灑脫,又細膩蘊籍。而此時,那曾經(jīng)羞澀的底色,卻使她的表演更富韻味,更見風致了。
林說,每一本戲都是有挑戰(zhàn)的。《春江月》整本都是文戲。林領(lǐng)銜主演繡花女柳明月,從十六歲演到三十多歲,整場兩三個小時,一直唱下來哭下來,極是累人,須有好體力。一般戲班都是兩個人分演,而林卻是一人擔綱,雖是祖師爺賞飯,有一副唱不敗的好嗓子,越唱越亮,但體力透支,過度的勞累疲倦也會使嗓子嘶啞。那時戲班常年在鄉(xiāng)間奔波,趕場趕夜路,到海邊還要趕潮水,有時候徒步一二十里路,還要自己背背包。舟車勞頓后,演出后,晚上睡覺遇廟則廟,遇祠堂則祠堂,更多的就在戲臺上打地鋪,累得倒頭就睡?;锸骋簿鸵稽c青菜兩片肉幾塊咸帶魚,人疲累得吃不下飯,卻還是要保住體力。此外,幕間換服裝頭面也十分緊張辛苦。演出時怕鞋子脫落,都是選緊腳些的鞋,那次演出《春江月》穿了一雙新的繡花鞋,時間稍久,感覺腳指脹疼難忍,可大戲已開場,無法停下,無法脫身尋換舊鞋,難忍也得忍著。一本戲堅持下來,腳指頭都流血了。直到現(xiàn)在,折壞了的腳拇指指甲還像灰指甲一樣難看。比起疼痛,林說起來,好像更在意指甲難看了。
這是一個愛美的女子,愛戲曲更勝于命。她說,戲大如天。既然入了這行,戲德第一。林說起她的老師,無限感慨。當時老師正在臺上演出,傳來老師父親去世的消息,卻不能告知,只能等到演出結(jié)束。之后還得演,喜戲該笑還得笑,該丑怪滑稽還得丑怪滑稽,從一出臺亮相,到臺步,一招一式都不能含糊。排練《銀瓶仙子》時,飾演銀瓶仙子的林發(fā)現(xiàn)自己已懷孕,替演的女孩剛從戲校畢業(yè),舞臺經(jīng)驗、表演能力都不行,排演了十五天排不下去了,團長又來找林,先排給女孩看,指望后期能頂上。當時正值年終,戲本多時間緊,連續(xù)一兩個星期日夜趕排,林感覺腰部像斷了一樣痛,就用腰帶將腰腹一扎,繼續(xù)排練,直至暈倒在臺上。一個晚上,又和大家一起加班琢磨編改劇本,下半夜突然出血,家人要林請假,但林是領(lǐng)銜主演,她一停,整個戲班都得停下等著,林硬是堅持了下來。后來出褐色血,醫(yī)生告誡必須立即手術(shù),否則,一旦血崩,連搶救的時間都沒有了。孩子還是沒了,還可能無法再懷上,而那年林已經(jīng)二十八歲了。其實,林的故事,我還沒說完,我不忍再說。林的艱辛正是她們那一代戲曲人的艱辛。所幸像中國許多古代戲劇故事一樣,最終都是大團圓結(jié)局,林的家庭最終也是花好月圓。孩子金榜題名正在國外留學。林的先生繆清奇是她師兄,也是蘇笑容老師的得意弟子,壽寧北路戲國家級非遺傳承人。那天我們也有幸看到繆老師的表演,那一個甩鬤搖須,那一個騰空筋斗,真是了得,滿堂掌聲喝彩。他們深知:堅守北路戲這份傳承著實不易,總得要吃得了苦,禁得住名利誘惑,抵擋得住風風雨雨。
從壽寧回來后,我一直在想,壽寧北路戲,緣何讓我乍一照面就為之傾心?那讓我驚為絕色的,豈止是絢麗多姿如夢如幻的妝彩和服飾!
■延伸閱讀
傳承發(fā)展中的壽寧北路戲
北路戲原為“福建亂彈”“橫哨戲”,是中國的稀有古老劇種之一,現(xiàn)僅存于閩東北,以壽寧縣為主,2006年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名錄。該劇種是清代中葉傳入福建的亂彈與當?shù)孛耖g戲曲融合形成的一種地方戲曲聲腔劇種,曾流行于閩北、閩中及閩東等地,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亂彈進入福建后產(chǎn)生了上路班、下路班、北路班、南路班等戲班,其中以北路班最為強盛,其他各路戲班相繼解散后,北路班仍活躍在閩東北一帶,北路戲即由此而得名。
早在清嘉慶年間(1796-1820),壽寧縣的鳳陽、廷家洋等村藝人便聯(lián)手創(chuàng)辦北路戲班,并經(jīng)常到外地演出,在南方演藝界名噪一時。后在久長的演繹中兼收并蓄,北路戲日趨成熟,深得人心。其音樂貼近鄉(xiāng)土農(nóng)耕社會,奔放中帶抒情,粗壯里有細膩,節(jié)奏多變,旋律起伏大,曲調(diào)跳路活潑,奔放有力,并保留有后臺幫腔的原始風格。代表性劇目有《貍貓換太子》《薛剛反唐》《薛仁貴征西》《施公案》《粉妝樓》《打金冠》《玉麒麟》《羅成寫書》《齊王哭將》等連本戲。
多年來,壽寧北路戲藝人一直堅守舞臺。但隨著各種文化的交鋒與沖擊,以及受困于傳承人才、市場需求等問題,北路戲劇團的生存與發(fā)展一度面臨難題,珍稀劇種北路戲的繼承和發(fā)展問題引起了省內(nèi)外戲劇界專家和各級政府的關(guān)注。近年來,當?shù)卣诠膭顒F傳承傳統(tǒng)文化精髓的基礎(chǔ)上,融合專業(yè)團體和民間藝術(shù)力量,探索民辦公助、合力挖掘提升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模式,以創(chuàng)新的觀念面向市場,眾多為群眾喜聞樂見、符合現(xiàn)代審美需求的劇目不斷涌現(xiàn),使得古老的劇種煥發(fā)生機。為了解決人才流失斷層現(xiàn)象,壽寧縣當?shù)芈殬I(yè)中專還開設(shè)了北路戲藝校藝術(shù)表演班、幼兒班,推動了北路戲這一民間藝術(shù)珍遺得到了更好的保護傳承。
責任編輯:鄭力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