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為鄉(xiāng)愁記憶守望——張書巖和他的耕讀文化博物館
張書巖為游客講解
整理文物
寧德網(wǎng)消息(本網(wǎng)記者 吳圣錦/文 鄭雨桐/圖)走進屏南縣漈頭村,沿著一條蜿蜒的小溪步行百余步,可以看到一處宣傳語:“讓孩童們感知耕讀文化,讓青年人感受耕讀文化,讓中年人感悟耕讀文化,讓老年人感懷耕讀文化”。寫這話的是福建省屏南耕讀文化博物館館長張書巖。正是本著這樣的一腔追求,古稀老人張書巖多年堅守,不言苦累,為屏南全域旅游捧出一張靚麗的鄉(xiāng)土文化名片——
一
時光回溯到2009年8月,張書巖退休后回到漈頭村,開始義務為村民送郵件。在送郵件過程中,張書巖發(fā)現(xiàn)村民經(jīng)常丟棄或燒毀破舊古物,他看著心疼,就到處收集起舊古物,修復后開設了“農(nóng)耕文化”和“明清家具”兩個小展室。
這兩個小展室,卻翻開了他另一頁人生篇章。
隨著越來越多人關注到了這兩個小展室,張書巖決定創(chuàng)辦屏南耕讀文化博物館。十年來,張書巖通過自費租借、修繕12座清代古民居,通過借、租、贈、購、寄等方式搜集古(文)物。目前,耕讀文化博物館設展區(qū)面積超過3000平方米,館內(nèi)現(xiàn)藏歷代古(文)物3萬余件。
古人云:開門兩件事,耕田和讀書。這便是耕讀文化博物館寓意的由來?,F(xiàn)在,越來越多的孩子走進耕讀文化博物館,了解耕讀文化。孩子們親切地叫張書巖“博物館爺爺”,這讓張書巖更加感到做好耕讀文化博物館,傳承好耕讀文化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耕讀文化博物館共有13個展館,分為歷史文物博覽館、農(nóng)耕文化博物館、耕讀文化體驗館、木雕精品展館、古代家居展示館、民俗風情聯(lián)播館、課讀雜藝陳列館、清風正氣史鑒館、屏臺情緣展播館、世界張氏史料館、基督教文化展館、屏南“非遺”小展館、福建鄉(xiāng)村記憶實物檔案展示館。
走進耕讀文化博物館,時間仿佛在這里慢了下來,來到這里像是穿越時空,回到了明清時代,這里的每一件古(文)物都在訴說著一段又一段的歷史故事。
二
創(chuàng)辦耕讀文化博物館遠比張書巖想象的要困難得多,資金缺口、文物保存保管,再加上年歲漸老,缺乏后繼人才,這些都一直在困擾著張書巖。
“我一回到家鄉(xiāng),面臨的第一個問題就是衛(wèi)生。整個鄉(xiāng)村街巷長滿雜草,我想既然要干,就先從衛(wèi)生入手,首先我自己掃地。起早貪黑掃地,畢竟力量有限。后來我了解到有個五保老人會編掃把,全年大概編了500多把,我全部買來送給每家每戶,叫他們幫助搞門前三包,做衛(wèi)生。”張書巖說。
一個月后,張書巖發(fā)現(xiàn)衛(wèi)生還是老樣子。他狠下心從退休金里拿出八百元,請了兩個保潔員掃地,就這樣一直掃了三年,一個月八百元再加上掃把,張書巖一年就要花費一萬元。“這下家庭矛盾來了,老婆說我傻,鄉(xiāng)村的路還要我出錢掃。但是我仍然堅持。”
“第二個問題就是資金。修繕古民居,動不動一座房子就要上萬元,我靠的就是退休金,怎么辦?只有采取多方籌措,還欠了親戚朋友幾十萬元。家人不理解不支持,還有一些群眾也不理解,他們說這個老頭搞什么名堂。但我心里有底,我做的是有意義的事。日久見人心,終將會被理解。”
“第三個困難就是征集古(文)物,沒有經(jīng)過鑒定的,我們只能稱為古物,只要能夠征集到古物我就高興。”張書巖說。
張書巖用一句話來概括自己當時的辦館宗旨:讓孩童們感知耕讀文化,讓青年人感受耕讀文化,讓中年人感悟耕讀文化,讓老年人感懷耕讀文化。“這是我發(fā)自內(nèi)心的想法,這幾年的嘗試,我認為雖然走了很多苦路、彎路,但是我認為非常值得。”張書巖說。
從一開始全靠個人資金和借錢苦苦支撐,不被家人理解,到后來一家都參與到博物館事業(yè)上來,說起這樣的轉(zhuǎn)變,張書巖感到特別欣慰。
有一回,張書巖為了節(jié)省資金,配合師傅去另一個古民居搬木板,那個古民居的木板看上去好好的,實際上是腐爛的,加上視力不好,結(jié)果他就從二樓摔下去,造成腰椎骨爆裂。摔傷后,張書巖在寧德住院了20多天,回到屏南又住院半年?,F(xiàn)在,他身上還有6條鋼釘,牙齒下顎摔裂,補了14顆牙齒,上顎補了3顆牙齒。最讓張書巖感動的是,在他生病住院期間,有300多位村民和親戚朋友給他送來慰問品,他全部記下來了。
三
如今,耕讀文化博物館已經(jīng)成為了屏南一張靚麗的名片,越來越多的游客慕名前來參觀,很多人都很佩服張書巖。他卻說,做這些事情,得到了那么多人的肯定和支持,一定要堅持做下去。
有人問他為何要執(zhí)意舉債修繕古民居和大量征集古(文)物辦館時,張書巖說:“我人雖退休,但心不能退休,我要把逐步完善中的屏南耕讀文化大觀園辦成閩東民間故宮。讓孩童們感知耕讀文化,讓青年人感受耕讀文化,讓中年人感悟耕讀文化,讓老年人感懷耕讀文化。”
隨著國家對民間博物館支持政策的出臺,張書巖相信,“困難時期”很快就會過去,耕讀文化博物館一定會迎來春天。
張書巖說,“一個人一生能夠做好一件值得的事不容易。大家這么支持我,我一定要繼續(xù)努力。引用一個名人的話:人生是沒有彩排的,每天都是現(xiàn)場直播。我現(xiàn)在70歲了,一定要直播好余生的每一天。”
十年時間,屏南耕讀文化博物館從1件古(文)物發(fā)展到現(xiàn)在的3萬余件。張書巖說,“留住鄉(xiāng)愁”,這是他退休后開啟的另一段生命時光,將伴隨自己到終老。
責任編輯:葉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