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佳陽鄉(xiāng):推廣“健康碼” 筑牢疫情“防火墻”
寧德網消息(閩東日報 丁鵬 藍嘉雨 王莉莉)“健康嗎?下崽?你問我會不會健康?你說什么?”
“老人家,您有手機嗎?我?guī)湍螺d‘八閩健康碼’,方便您出門使用。”
畬語中“哦嘴”是小鴨子,福鼎話“阿仔”又是下載,老人家聽不慣普通話,有些干部即使學會幾句方言,因為發(fā)音不準,村中老人也把“健康莫”聽成“健康沒有”,“下載”理解為“下崽”,一時間讓鄉(xiāng)村干部哭笑不得。這是福鼎市佳陽鄉(xiāng)在開展常態(tài)化疫情防控、推廣運用“八閩健康碼”過程中的一個插曲。
入戶第一天,剛赴任的佳陽鄉(xiāng)副鄉(xiāng)長林燕如便遇到了這樣的難題。她不是福鼎本地人,不會方言,本想和村干部分組入戶能夠節(jié)省時間加快進度,但語言不通卻成了最大的障礙。
不會方言是基層干部日常工作的一大瓶頸。為此,佳陽文化站第一時間收集整理宣傳信息內容,制作出“畬閩平普”四種方言的宣傳音頻,供干部們入戶使用,不僅拉近了與村民之間的關系,更形成良好的宣傳輿論氛圍,讓廣大群眾都知曉并掌握疫情防控知識,互相幫助下載“閩政通”APP,學會使用“八閩健康碼”做好防疫工作。
同時,該鄉(xiāng)還充分發(fā)揮黨員、村民代表、返鄉(xiāng)大學生、志愿者的作用,組織力量下沉到村、走訪到戶、精確到人,結合“八閩健康碼”推廣應用,更好促進全鄉(xiāng)常態(tài)化、科學化、精準化防控疫情工作,方便群眾在疫情防控期間出行和返崗復工。
佳陽是福建省生態(tài)鄉(xiāng)鎮(zhèn),長期以來以生態(tài)農業(yè)為主要產業(yè),居民白天都分散在田間地頭,這一情況給健康碼的申領覆蓋工作帶來了不小的難度。
時間緊、任務重,如何是好?
恰逢暑期,佳陽鄉(xiāng)組織了一批返鄉(xiāng)大學生組成志愿者服務隊,與村里的老黨員、村民代表一道趕赴各個自然村,擺起了“地攤”。他們分工明確,志愿者們搬起小板凳、支起小桌子,依據戶籍信息表掛圖作戰(zhàn)。從早上8點到太陽下山,不間斷都有群眾趕來申領健康碼。
“自然村里有一些年齡大、出行不便的老人,我們白天收攤回家吃個飯后,晚上再趕到他們家里幫助他們辦理。”高中生志愿者雷思云說。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全鄉(xiāng)2.37萬戶籍人口的八閩健康碼申領工作已基本完成。下階段,佳陽將進一步加強醫(yī)療單位(含私營診所)、銀行、市場超市、行政服務大廳和敬老院等重點公共場所的亮碼核驗管理,并在醒目位置張貼“閩政通”APP二維碼以及“八閩健康碼”宣傳海報供群眾掃碼下載,形成可追溯軌跡,實現外來人員出入信息管理。
責任編輯:陳秋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