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旅游探奇宇宙
遙望天河思無極 星光璀燦故事多
星跡
來自網絡
北京天文館宇宙劇場
資料圖片
觀星
來自網絡
又是一年七夕時。相傳,每年的這個夜晚,天上織女與牛郎在鵲橋相會。詩里說“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椗?rdquo;,自有一番浪漫與清雅。牛郎與織女的愛情神話我們早已熟知,但是神話畢竟是神話。在天文學上,牛郎星與織女星之間的距離有16.4光年,即使牛郎跑得快,每天跑100公里,也要跑43億年時間才能與織女相會。
時下,觀星不僅僅是天文學家的特權,越來越多的游客也開始抬頭仰望欣賞星空之美,天文旅游正成為新興的旅游項目。隨著天文科普和天文觀測活動日益深入人心,天文旅游的產業(yè)鏈逐漸形成。
遙遠的星空 獨特的魅力
說起天文學,你會想到什么?神秘、特別、小眾、遙遠……天文關心的是地球以外的浩瀚宇宙。北京天文館館長朱進表示:“從天文學研究的角度來說,天文本身的特別之處在于,我們不關心地球,也不關心人,我們關注的是更遙遠的東西,地球以外的宇宙是廣袤無垠的,我們能接觸到的科學都是已經具有成熟體系的,而當我們眺望這片浩瀚的星空時,你會源源不斷地發(fā)現意想不到的事情,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天文會給人獨特的感受。”
天文的魅力源自它的神秘與廣博,天文學中的未解之謎是最多的,比如說類星體、宇宙起源、地外生物。好奇和探索是人的本性,所以天文的神秘性就是天文的魅力之一。其次是天文的廣博,天文包括天文觀測、天文歷法、天體物理、天體化學、星際有機化學、航天學,甚至也帶動了數學的發(fā)展。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休閑娛樂方式日趨多元化,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望向天空,天文旅游正成為新興的旅游項目,目前國內天文旅游以天文觀測和天文科普為主。
暢游天文館 開設天文課
天文館是天文旅游的一種特殊形式,對于學習天文知識和天文科普具有重要意義。天文館的根本就是展示星空、流星和銀河,通過技術和影像打造人造星空,人們置身在其中,天空觸手可及。有了天象廳,就可以叫做天文館,就好像有了一個望遠鏡,就是一個天文臺。
北京天文館作為天文館建設的模范,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游客參觀。其游覽項目以劇場為主,共設置四個劇場,兩個球幕劇場,一個3D劇場,一個4D劇場,另外還設置了4000平方米左右的展覽區(qū),每天來參觀展覽的人絡繹不絕,并不斷有天文愛好者在館內做志愿者。
朱進介紹:“北京天文館的游客數量以不斷加快的速度增加,去年全年的游覽人數達84萬人次,今年預計超過90萬人次,不過與北京2000多萬人口的總數相比比重還是很小的。”
北京天文館以中國天文學會普及工作委員會以及中國自然科學博物館協會天文館專業(yè)委員會的名義與各個學校合作,在全國范圍內去推廣和普及天文教育,組織全國的天文研究學會和研究機構進行交流。
目前,北京大概30余所學校,天津的十幾所學校已經將天文課納入必修課,貴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縣、青海海西州德令哈市中小學也都開設了天文課。
“天文是一個很有利于培養(yǎng)小孩子好奇心的學科,由于天文不斷有新的發(fā)現,通過親身體驗和接觸不斷更新的天象,會促進小孩子的想象力。開設天文課是讓人從根本上了解天文科學的途徑。”朱進告訴筆者。
觀測小眾化 開發(fā)難度大
不過說起真正意義上的天文旅游,還是需要大家去實地觀測。其實,真正的觀測就是直接到野外去,比如,北半球夏季農歷初一前后的幾天的無月夜,是觀測銀河最好的時間,只要走出野外,北京郊區(qū)就可以看到明顯的銀河以及流星等天文奇觀。很多天文現象是可以用肉眼看到的,只要走出去,浩瀚的星空每個月都會演繹著不同的故事,哪怕只是短短幾分鐘的凝視,都會帶給你不同的思考。天文除了物理以外,更多的是強調一種直覺。
天文不僅僅是一個提高科學素質的問題,它可能會影響一些國家和社會面對的問題,影響孩子們對科學和航天的關注,我們不是每一件事都非要有那么明確的目的,想到地球之外有一個一千億光年的宇宙,銀河系是宇宙中的一粒塵埃,太陽是這個塵埃中的一分子,而地球就是這里邊圍著太陽轉的一個小東西,你就會對生活有不一樣的感覺。
目前比較流行的天文觀測源于越來越多的天文愛好者組織和規(guī)劃的專門的天文參觀線路。前不久,西藏星空大會在羊卓雍錯湖畔的嘎慶羊湖星空營地舉辦。來自全國各地的80余名天文愛好者、攝影愛好者參與了此次的羊湖轉湖觀星之旅,感受了一次全感官和多觸發(fā)的原生態(tài)高原觀星文化之旅。
政府的大力支持也鼓勵著天文旅游的發(fā)展。2016年9月在貴州平塘建立的天文小鎮(zhèn),吸引了全國各地的游客前去一探究竟。全世界最大的射電望遠鏡在這個小鎮(zhèn)附近的山谷里竣工。它是迄今為止人類所建造過的最雄偉的地面望遠鏡。根據規(guī)劃,該天文小鎮(zhèn)擁有中軸迎賓廣場、游客服務中心、星辰主題酒店、天文體驗館和霸王河沿河景觀等旅游設施。
“目前來說,天文旅游中的實地觀測還是比較難的,受到的限制也比較多,設施還是遠遠不夠的。”朱進對筆者說。
首先,從天象觀測的屬性上來說,理想的觀測地點通常較為偏僻,人跡罕至,條件艱苦,并且不適宜過多人參與。而旅游產業(yè)需要吃住行的保證,同時很多時候是一種集體行為,這樣就是一個比較矛盾的事情。
其次,天象觀測會受到各種客觀條件的限制。比如天氣、時間、地理位置、道路條件、觀測設施,這些條件也為天文觀測設置了層層障礙,因此它不是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旅游活動。
最后,從現實意義來講,天文觀測景點的建設耗資巨大,成本頗高,真正參與天文觀測的人數有限,供需不平衡也是導致這個旅游項目不能形成產業(yè)的原因。當然,如果作為政府行為,對天文事業(yè)鼎力支持,那就是天文愛好者的福音了。
責任編輯:葉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