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洞村電商扶貧出新招 農民直播賣土雞蛋
【網絡媒體走轉改】
寧德網
光明網消息 日前,“重走長征路 網絡媒體走轉改”采訪團來到了“精準扶貧”首倡地——花垣縣十八洞村。初秋山里下著雨,村口處一間明亮寬敞的小屋顯得格外溫馨。村支書龔海華告訴記者,這是十八洞村的電商服務中心,現在電商的收入占全村收入的一半。
電商服務站負責人楊斌在經營淘寶店 光明網記者王春曉攝
龔海華說:“我們充分利用湘西州率先在十八洞村試點電商扶貧的契機,由縣商務局牽頭指導,及時建立電商合作社,包裝村游線路和農副產品。平臺建設圍繞農家樂的資源和需求特點,對農家樂進行包裝,對線下農家樂和農戶提出電商合作要求,農戶按照平臺需要對農副產品進行分類和整理,讓線上和線下無縫對接起來,讓貧困群眾享得到電商扶貧帶給他們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村民楊斌目前是這個電商服務中心的負責人,也是電商扶貧的受益者,早年間他在外打工,一個月掙不了幾個錢還要背井離鄉(xiāng)?,F在每天在自己家人身邊工作收入卻翻倍,通過村里的相親會還在家找到了女朋友。他告訴記者,目前十八洞村的農副產品通過與盤古電商的合作都有了自己的品牌,同時在京東、淘寶、蘇寧上都建立了自己的旗艦店。
農民直播賣雞蛋 收入立即翻三番
盤古電商CEO符長杰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我們采用‘互聯網+公司+農戶’模式,先對十八洞村村民的總體狀況做了考察,再運用互聯網將他們的特色推廣出去。”在實地考察時符長杰發(fā)現,這里的村民家家戶戶都養(yǎng)雞,并且這里的雞都不是圈養(yǎng)而是散養(yǎng),它們像鳥兒一樣白天在村莊覓食,到了晚上就會自動回窩。因此這里的雞是純天然,沒有一丁點飼料喂養(yǎng),雞肉質好,雞蛋營養(yǎng)價值極高。這對于城市人來說很有賣點。那么,如何將這樣的好東西推廣出去呢?
符長杰想到了當下十分流行的直播,他與直播平臺合作,請村民直播自己家的雞在山野里覓食奔跑,回窩下蛋等場景,讓網民直觀的感受到這里的雞純天然無污染,于是一邊直播一邊就有人下單付款。符長杰驕傲的說:“這個創(chuàng)意還得到了汪洋副總理的點名表揚呢!”過去這里的村民要提著竹籃走出大山,將雞蛋拿到集市上去賣,只能賣一塊錢一個。而現在,符長杰用三元一個的價格集體回收,村民足不出戶收入就翻三番。
盤古電商CEO符長杰向記者介紹包裝后的土雞蛋 光明網記者王春曉攝
互聯網拍賣桃樹采摘權 網友爭當“榮譽村民”
記者還了解到,十八洞村在2015年推行了“11•3”工程,即:每個農戶種植10棵冬桃、10棵黃桃,飼養(yǎng)300條稻花魚。通過互聯網將這些桃樹在網上拍賣。村支書龔海華告訴記者,桃樹種植后,他們賣的不是桃子,而是每棵桃樹的年采摘權。他們將每棵桃樹采摘權定價為418元/年,其中300元給種植桃樹的農戶,118元作為村里管理平臺費用。人們購買一棵桃樹的年采摘權,將被十八洞村村委會授予“十八洞榮譽村民”,并且在該桃樹上掛上專屬認領的牌子,在享受采摘樂趣的同時,還可免費停車、免票進門、免票進洞。
目前,這項活動一共賣出了4500多棵桃樹,帶來收入高達169萬元。為了便于管理,十八洞村榮譽村民數量控制在10000人以內,每人限購1棵桃樹,一年為一個周期。他預估:“一棵桃樹能帶動鄉(xiāng)村旅游20人次,20棵桃樹就可帶動400人次。按每人平均消費100元來計算,20棵桃樹帶來的產值將是40000元,加上采摘權和稻花魚的收入就是50000元以上。”
被認領的桃樹上掛著標志牌 光明網記者王春曉攝
網店賣臘肉 一年賣出一萬斤
電商中心負責人楊斌告訴記者:“我們店里有一樣東西特別受游客的歡迎,那就是臘肉,經常有自駕來的游客買上一車帶回家,就是因為我們這里的臘肉特別香。”和散養(yǎng)的土雞一樣,十八洞村的豬也從來不喂飼料,一頭豬長成要一年的時間,再經過湘西土辦法,掛在廚房熏上一年,相比工業(yè)加工出來的,這樣地道的臘肉吃尤其受游客的歡迎。符長杰將這些臘肉真空包裝放在蘇寧、淘寶、京東上賣,一年賣了一萬斤,收入達到四十萬元。
當地村民展示真空包裝后的臘肉 光明網記者王春曉攝
值得一提的是,十八洞的精準扶貧經驗已從花垣縣推廣至整個湖南。花垣縣“復制推廣”十八洞村的經驗,2013年以來實現減貧2.8萬人,貧困發(fā)生率下降至17.8%,2015年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到6276元,比2013年增加1373元,在花垣縣扶貧開發(fā)辦公室提供的《十八洞村精準脫貧工作情況》中寫道:“我們確保2016年底前全村剩余的75戶貧困農戶264個貧困人口全面脫貧并光榮地摘掉貧困村帽子。”對此,我們滿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