丟失了故鄉(xiāng)
□ 唐戈
北方的朋友羨慕我江南的一山一景致,一水一風情,說生于斯長于斯,夫復何求。豈知,我所渴望的,卻是他們北國千里冰封,西北茫茫戈壁、莽莽黃沙。
老鄉(xiāng)泰新大學畢業(yè)后在廈門、福州打拼,事業(yè)有成,偶而攜妻帶子回鄉(xiāng)盤桓數日,尋景覓蹤,會親訪友,不亦樂乎,還寫了多篇回憶故人、思念故鄉(xiāng)的文章,情真意切,我看了很是羨慕:“有故鄉(xiāng),真好。”
我是個沒有故鄉(xiāng)的人。詞典上說 “故鄉(xiāng)”是現在已經不住在那里的出生或長期居住過的地方。我覺得,“故鄉(xiāng)”還是一個相對于“他鄉(xiāng)”的可以思念的存在。祖上世居九洋,爺爺逃難避居嶺里,父親逃壯丁過繼到浙洋,我的青壯年則“把鍋背在肩上”(母親語),在多個偏遠鄉(xiāng)村輾轉,年老定居小縣城,哪兒算是我的家鄉(xiāng)?我最認同那個放置我童年記憶,如今仍是我父母居住地的鄉(xiāng)村為家鄉(xiāng)。對,家鄉(xiāng),但還不能稱其為故鄉(xiāng)。雖然少小離家求學,至今已過40年,但我一直生活在離家鄉(xiāng)半徑20公里、20分鐘的車程的圈內。父母還在那兒,鄉(xiāng)村的紅白喜事應酬還與在村居民一樣的例數,每年數十趟的往返。家鄉(xiāng)于我,時間上、空間上都從未曾遠離,從不曾構成我的思念。
也許是祖上漂泊的經歷沉淀在基因里遺傳給了我,我喜歡在路上的感覺,風景倒在其次。著名風景,無名山水,頹敗鄉(xiāng)村都行,都是充分的出行理由。今天,明媚的陽光,湛藍如洗的天空,無所事事的日子,連綿流淌的車流,以及不斷刷新的朋友圈風景,匯成一股無法抗拒的力量,又一次撩撥著我驛動的情緒。異鄉(xiāng),總能這樣輕易地跳出來呼喚我。
恰逢高速公路免費,由我任意馳騁,任性逗留,比之于平常行走不知愜意了多少,就是那種雪盡馬蹄輕的快感。一路向北逛奔,不用見不想見的人,不用做不想做的事(因為此時根本做不了),只有陌生的旅途、新鮮的風景迎面飛來,投懷送抱后,匆匆掠過車窗,拋向身后。當那些曾經成天在眼前晃動,堵我去路的閩J車牌越來越少,煩擾我的方言越來越難以聽懂時,他鄉(xiāng)無助的感覺開始滋生、成長,與遠方新鮮刺激的興奮交織纏斗,塞滿了車箱,車內靜悄悄的,只有輪胎與柏油路面纏綿的滋滋聲和導航里林志玲的嗲聲隔窗對唱。我不想回頭,他鄉(xiāng)有足夠的魅力,以絕對的優(yōu)勢壓倒陌生帶來的惶恐,讓我義無反顧投入她的懷抱。不過,這樣短暫的、走馬觀花似的旅途,終究不是真正的他鄉(xiāng),因此也帶不來我故鄉(xiāng)的感覺。
古人,許多是有清晰的他鄉(xiāng)與故鄉(xiāng)的。
關山萬里,一別數載,別時容易見時難,舉步投足便遙遠漫長成了人在他鄉(xiāng)。張生上京趕考,需離別崔鶯鶯一年余,那得積攢多少個思念啊;玄奘西天取經,經歷17個寒暑春秋,一路上,那得回眸多少次故園;張騫兩次出使西域,前后花費18個年華,夢里有過多少故國夢。“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回一趟家鄉(xiāng),等一封家書,寄一個問候,傳一個思念,都要望眼欲穿,望穿秋水,因這樣的艱難,尤顯珍貴。欲罷不能,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期盼、等待、思念、煎熬,以及最后來之不易的到達、相聚、團圓,構成了生命豐富多彩又刻骨銘心的風景。
這些,我們都無法復制。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那古往今來不知讓多少人夢縈魂牽的故鄉(xiāng),那是多少年來提供給汗牛充棟的文藝作品最動人心魄的思鄉(xiāng)主題,在這個時代丟失了!但是,我們還需要擁有。
對于他鄉(xiāng)的向往,正是基于對故鄉(xiāng)的渴望與尋覓,理解了這一點,也就理解了人們對于遠方的那種如癡如醉的向往,自古如是,中外如是。他們嘴里唱著誰不說俺家鄉(xiāng)好,腳步正朝他鄉(xiāng)邁去。蜀道難于上青天,從沒擋住李白出行的腳步;一邊勸別人“錦城雖云樂,不如早還家”,一邊在他鄉(xiāng)的路上永不停步。泰戈爾說得直截了當:“我拋棄了所有的疑慮與憂傷,去追逐那無家的潮水。因為那永恒的異鄉(xiāng)人在召喚我,他正沿著這條路走來。”他鄉(xiāng)和思鄉(xiāng),如兩只勢均力敵的手,糾纏不休,將游子往相反方向拉扯,由此產生的愁情苦緒,就是鄉(xiāng)愁。找到了鄉(xiāng)愁,就看到了故鄉(xiāng)的影子。
但是,當時間與空間不再是距離與障礙,我們再不能用古人的方法得到故鄉(xiāng)??萍佳该桶l(fā)展,我們的出行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輕輕松松日行萬里路,天涯海角朝發(fā)而夕至;家庭小車的普及,帶來的不僅僅是代步工具的先進,更是一種想走就走的任性?,F代通訊輕易穿透了關山萬重的阻隔,想要就可以有的文字、語音實時交流交談暢通無阻,當面鑼、對面鼓的溝通也隨時隨地召之即來。多廣闊的時空都不再是障礙,多遙遠的距離都不再朦朧美感。今天的我們再也無法體驗古人那種因關山萬重、山重水復而產生的“逢人漸覺鄉(xiāng)音異,卻恨鶯聲似故鄉(xiāng)”,一寸相思一寸灰的故鄉(xiāng)情結。
在找回失去了故鄉(xiāng)的路上,我們要另辟他途。讀書寫作是捷徑之一。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都是為了積累知識,增長閱歷,認識世界,因此,讀書無疑是一種另類的漂泊;寫作,則是對他鄉(xiāng)在心靈上的探索,對心中故土在文字上的塑造,與旅行一樣,都是在追求與失望、快樂與痛苦中跋涉。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還可以找回故鄉(xiāng)。
(題圖攝影 徐龍近)
責任編輯:鄭力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