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xiāng)埝
家鄉(xiāng)的灘涂上生長著一種海生物,殼薄如蜂翼,翼殼里的肉,狀如小米粒,棕黃色。想要真切表達出它的風味,舌尖抵觸唇腭,輕靈地發(fā)出“埝”音,才能把彌留心間的縷縷清甜,深情呼喚出來。村莊的碑文上鐫刻著它:蟲字偏旁,從“念”字。但漢字典里沒有這個字,只能用同音字“埝”替代。后來,從潮汕一帶的海鮮里發(fā)現(xiàn)它的品名——薄殼米。
故鄉(xiāng)的灘涂遼遠廣袤,灰黑的泥質雜著黃色的沙質,在天光下變幻莫測,時而是光滑如絲的銀灰色綢帶;時而是斑紋美妙的黃色輕紗。在冷暖色調交相輝映的環(huán)境里,沉淀著埝夢一般的睡眠。埝裹著泥質的柔軟,沙質的挑釁。在充滿契機和風險的背景里,埝的家族不允許單獨的個體橫沖直撞,埝們從殼質里伸出觸須,根一樣牢牢糾纏在一塊,以集體的存在綿延伸展。成片成片的埝生長在泥埕里,宛如稻草起伏在田野上,等待一陣陣風,撩開土地腹部神秘的隱語。
鄉(xiāng)親挽起褲管,走過灘涂,一條條波浪洗濯著腳踝,涌向岸邊。當波濤輕吻著海岸,層層向后退落時,灘涂灰黑的泥水也隨之往低處流逝,被掀動的泥沙袒露出掩埋的種子。埝殼在渾濁的泥水里閃爍著光澤,像散淡的星星飽睡之后,露出惺松的睡眼。這些朦朧的眼睛在波光里搖蕩,惝恍迷離、若隱若現(xiàn)。故鄉(xiāng)埝,又稱鳳眼。那一只只鳳眼從淤泥里探出迷情的神采,撲朔迷離又風情萬種。灘涂上尋覓的眼睛很快捕捉住這隱約的光。赤裸的腳步驚喜地奔跑向那片埝地,如健壯的公牛向水田快樂狂奔。土地賦予人類和動物同等富有,只不過,人類擅于把競爭者的腳步驅趕向土地邊緣,把物產(chǎn)占為己有。率先發(fā)現(xiàn)埝地的人,會用籬笆把灘涂圍起來,以埝籬為界,阻止后來者入侵。
我的三叔回憶起埝事時,如描述一場久違的戀情,兩眼泛著光亮,眼眸里跳動著真摯的焰火。那是他在灘涂勞作里最值得追憶的往事。
九歲的三叔還是個孩子,孩童的心里永遠裝著大人無法理解的愿望。他的腳趾頭暴露在鞋外面,忍受著嚴寒皸裂。他一直渴望有一雙鞋能包住腳趾頭。但貧窮的大家庭兒女成群,誰會在意一個拖著鼻涕的孩子排行老幾?身上穿的,腳上拖的,又是什么呢?三叔像一只蒼蠅,嘴里發(fā)出嗡嗡嗡的聲音,圍著祖母轉,希望祖母的身上掉下一枚硬幣,解決他在伙伴面前露趾的羞愧。窮人的孩子往往討不到零花錢。祖母轉身之際,猛然在三叔的腦瓜上狠狠敲響指栗,聲亮清脆,干凈利索,像老練的瓜農(nóng)試探西瓜的熟性。三叔不識趣地從祖母身體左邊又繞到右邊,繼續(xù)發(fā)出嗡嗡嗡的吟唱,如夏天的蚊蠅糾纏一塊爛肉。冷不防,腦瓜上又遭受一記指栗。三叔抱著腦袋,絕望地鼠竄而逃。
三叔在灘涂上割埝,埝蔓牽扯的力量幾次拽倒他瘦小的身軀。他從泥灘上爬起來,渾身黝黑,像一條精瘦的泥鰍,手里依然緊攥著埝刀。埝刀是專門為割埝打制的,三叔手上那把埝刀為他瘦弱的身軀設定。埝刀有小胳膊那么長,像俠客的長劍,刀末處鐮一樣稍稍彎曲。人類使用武器時,最早用來對付外敵,撕殺拼搏得以僥存性命,但人類對待自然界親近的生物,也一樣使用冰冷的武器。人們用鐮刀割倒一壟壟麥穗;用鋸子伐斷樹木的軀桿;用彈弓射死自由的飛鳥;用叉戟刺戳活蹦亂跳的魚兒;用屠刀剖殺憨厚的豬羊……三叔天性中有農(nóng)人優(yōu)秀的基因遺傳。他跪在溜車板上,像勇士駕馭著戰(zhàn)車;手持埝刀,像武士揮動劍戟;他在灘涂上左奔右突,如身披盔甲的勇士橫沖沙場,刀光劍舞、游刃有余。枝蔓糾纏的埝根,一串串被鋒利的埝刀拉扯過來,生生攔腰割斷。埝根隔離土地時,一定很疼痛,像盤根錯節(jié)的筋脈被生拉硬扯斷。淘空的泥灘也一定失落,呈露穹空時,失去飽滿的驕傲;失去掩敝的含蓄。三叔的思想不會顧及這些,所有的遠征都是為了勝利。當豐碩的埝串盛滿竹匾,泥水的稠漿往下滲,淋濕全身,三叔像喝了酒,醉了。他往埝灘的途徑興奮地跨越一步,離心中的夢想也趨近一步,好像滿天的繁星砸進水里,濺出歡樂,身上的汗水熱騰騰地往外冒。
三叔用自己的勞力掙上第一雙鞋時,在夏天。那是一雙叉鞋,腳趾頭依然暴露。此時,伙伴們歆羨的目光緊盯著叉鞋,瞧個沒完。
九歲的自信,讓一個少年輟學。三叔把一生的氣力傾注在這片灘涂上,挖螺捉章捕魚養(yǎng)蝦,如在莊稼地里細耕密植。傳言,三叔是村中的割埝好手。
割埝根本用不著穿鞋,穿了鞋也一樣要脫下來擱置岸上。第一雙叉鞋給了三叔啟示。三叔下海從不穿鞋,赤腳。這樣,方便用腳清洗埝。農(nóng)人勞作時,雙手得到勤快發(fā)揮,但從沒忽視過腳的功用。制作黑茶時,棕葉、竹簍裹著茶葉,用腳踩碾;制作酸菜時,雙腳直接踩缸;這些食物的制作,插足功能可以催化出不可比擬的極品口味,卻沒有留下絲毫腳丫的痕跡。落后的生產(chǎn)力,手腳并用似乎是不可渲瀉的工藝,被默然允許。
竹匾上的埝串,要拖到遠處有清水的地方濯洗,深一腳,淺一腳,赤足走過灘涂泥濘?;液诘挠倌鄰哪_趾間滋滋冒出來,云朵一樣輕綿柔軟。水的冰涼,泥的溫暖,非常愜意地貼近心靈。三叔如一陣風從灘涂上輕快掠過,云朵在腳下連綿綻放;歌聲如自由的小鳥,從心間撲楞出來。天空白云縷縷,水中浮云悠悠;三叔年輕的身影如聳立云間的青峰,飛鳥流云穿梭過肩膀,飄蕩出身上汗巾的酸臭。三叔把匾放進清水里,赤腳往埝串輕輕掃過,灰色的泥巴剝離埝串,一重重褪去,如落花漂零水上,質本潔來還潔去。淡綠色的埝殼在天光下出現(xiàn)本色,綻放出柔和的光亮,鳳眼醒了,清澈、晶瑩、飽滿。
傳說,故鄉(xiāng)的灘涂是鳳凰落洋的地方。故鄉(xiāng)背倚青山,面向大海,灘涂連袂成片,如鳳凰從水面展翅,翩翩欲飛。鳳凰棲息的地方盛產(chǎn)鳳眼。埝,依附故鄉(xiāng)名,就像埝粒依附水土的根脈。故鄉(xiāng)埝,遠近聞名。也許是水土的豐潤和氣侯適宜,故鄉(xiāng)埝從形狀、色澤、味道,都與眾不同。別地的埝,個大、豐碩,色淺、像泡過水澡一樣浮腫。好看,只有外表,嘗起來味淡。故鄉(xiāng)埝,個細、色沉,像陽光下曝曬的農(nóng)民,精瘦的肌肉綻放出土地的紋理,緘默的外表沉淀著深厚的情懷。故鄉(xiāng)埝不怕煮,越煮越有味,那消融在湯水里的埝汁,蕩漾著深濃的故鄉(xiāng)情,能把千里之外的鄉(xiāng)愁召喚回來。離鄉(xiāng)的游子習慣捧一把曬成米粒大小的埝干,再裝一罐麥黃色的埝湯,藏進行囊,依依不舍地踏上離鄉(xiāng)路。
每當我看到三叔黝黑的面孔,不由想起慈祥的父老鄉(xiāng)親,想起故鄉(xiāng)越嚼越有味兒的埝,滿是清甜的汁水,從心間濃濃往外溢,彌漫過條條鄉(xiāng)間路。有時走進菜市場,聽見有人高聲叫賣著故鄉(xiāng)埝,如著了魔一般,尋聲找去,停立在埝擔前,用手細細翻看著煮熟的埝粒。那去殼后麥黃色的埝肉,堆成小山丘,仿佛故鄉(xiāng)的山巒,山腳下大海迷茫、煙波浩渺、海浪遙遙涌來……
灘涂隨著延展的土地漸漸縮小,如今收割的埝已經(jīng)很少能曬出成堆的埝米了。蟲字偏旁的原始字,不存在字典里。薄殼米標明著它歸屬的品類,這名稱并不接地氣。正如熟悉一個人,叫他山東人、山西人,遠不如一聲乳名叫喚出鄉(xiāng)音鄉(xiāng)情。如果,哪天灘涂里再也覓不到埝,故鄉(xiāng)的滋味,也許只能從代代相傳的記憶里依稀重溫。(鄭飛雪)
責任編輯:卓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