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偉雄/鄉(xiāng)村二題
福壽亭
一九七四年的夏末秋初,父親在福壽亭村對面的坡頭下修了一座土坯房,我們家在山區(qū)就有了真正屬于自己的房子。太陽從對面的山梁一露臉,光芒就灑進我們的院子。
在我家對面的福壽亭村,可沒這么幸運,整個冬天都隱在山的背陰處。寒冷的山區(qū)冬天,村子里的老老少少就會到我家屋檐下曬著日頭。男人聊農(nóng)事、女人聊家事,孩子們捉迷藏,擠成一堆取暖的嘻嘻哈哈的場景至今難忘。
福壽亭村不大,就五六戶人家。有棟大厝現(xiàn)在也已經(jīng)坍塌了。村莊前面兩條叉路,一條是縣道通往鄉(xiāng)政府所在地柏洋;一條是鄉(xiāng)道通往歷史上的摩尼教圣地塔后村。由塔后爬過山包就進入鄰縣的柘榮地界。
路的旁邊就是蜿蜒而過的杯溪。清澈的溪水倒映著冬日的藍天白云,安靜的時光緩緩從水面上漂走。一大一小兩株柳樹,春天一到隨風輕舞,幾只鴨子浮過小溪,由遠而近嘎嘎叫著……
我至今無法考據(jù)這個村名的來歷,只聽老人說過這個地方古時只是一個亭子,是類似于涼亭供路人休憩的地方。后來,有人就在那供上神佛,往來香火不斷。因是臨水而建,干旱時節(jié),祈雨特別靈驗。最輝煌的歷史應(yīng)是清初福寧知府來此祈雨的經(jīng)歷。據(jù)說那年大旱,知府到各處神廟祈雨皆失敗,唯到福壽亭才應(yīng)驗。前腳剛走后腳雨就瓢潑而下。知府回衙后,撰文記錄,立碑感念于福壽亭邊上。這塊碑石,直到上世紀五十年代修山上水庫,被當做鎮(zhèn)石橫在壩口下。這個亭曾經(jīng)的豐功偉績也因此入土。
我們村里人,一般直呼村名為:火燒亭。早年我家從外地收的郵件上,也都清楚地寫著“霞浦縣柏洋公社長巖大隊火燒亭村”。叫火燒亭不僅僅是諧音。這個亭子由于木結(jié)構(gòu)被火燒過被雷擊過,老人說最后一次它被火燒是在民國年間,燒得只剩下邊上一塊祈雨碑。后人索性把這個遺址叫火燒亭,解放后就沒有再重建,文革期間更不提福壽亭這個帶有封建意識的字眼了。火燒亭這個地名因此延續(xù)下來。改革開放后,縣地名辦勘探地名,改回原地名,它終于又可以福壽延年了。十幾年前村人在原址上修起一個亭子,這個亭子鋼筋水泥澆灌,再也不怕火燒,香煙繚繞中已不是一座供人休憩的亭子,而是一個以亭為根的神廟。
神廟新建在破落的村莊,色彩俗艷不協(xié)調(diào)。亭邊的老屋一天一天頹敗下去,幾戶人家的后代遠的已經(jīng)去上海謀生,近的也大都搬遷進城了。只剩三三兩兩老人留守,這幾年也走得差不多了。過年時,晚輩們偶爾會開著小車回來亭上拜拜,然后就再等著明年的春節(jié)了。
那兩株柳樹不知什么時候被砍了,旁邊又長出許多小柳樹,一茬茬的,看不到它們要長到老樹的那個架勢。杯溪水依然緩緩流著,但看不見了以往的那份清澈。
阮 洋
深渡溪流淌著清澈的水,小魚兒一群群倏忽而過,立在灘頭上的紅蜻蜓翹著尾巴招搖在夏天。一條無人的小船橫在溪上,村民過渡只要牽住繩子渡船就自然漂到對岸。多少年來都這樣來來往往,一幅鄉(xiāng)野之風拂在仿佛夢境的畫面,留在我十六歲那年去阮洋的記憶里。
阮洋村不大,地處霞浦、福安、柘榮三縣的交界處,落在大山的褶皺里,門前的深渡溪沿山腳蜿蜒西去。關(guān)山重重,沖著對面的山梁喊一聲,回音會在山谷里久久回蕩著。四季草木蔥蘢,遮掩在樹林后面的村子,暮色中炊煙裊裊,宿鳥鳴啼,歲月的風聲似乎早已在此凝固。
三十多年后一個夏天,我又一次造訪這座村莊,發(fā)現(xiàn)村里的人大都出外謀生了,曾經(jīng)的老宅幾近頹壞。留守的大多是老人家,守著房前屋后的幾畝地,種糧種菜養(yǎng)雞養(yǎng)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過著普通農(nóng)民最平常的生活。有些村民蓋起的新房,也僅是把曾經(jīng)的瓦房改為水泥房,裝修簡陋,墻上都貼滿了各種招貼畫,每一個人物都光輝燦爛,有戲曲人物也有偉人畫像。我走進一戶人家,老大爺正坐在廳前聽評書,一邊聽一邊瞇著眼,似乎睡著了。那個以方言來演繹的故事在這里依然深入人心,在農(nóng)村,老人最好的精神享受估計就在評話里吧。大多數(shù)的老房子,庭前的小草瘋長,從石頭縫隙茁壯長到了堂前……
我的同學黃的家在半山坡上。那年暑假,我剛高中畢業(yè)就是跟他來阮洋。記得那夜起床解手,推開柴門發(fā)現(xiàn)外面夜幕四合,還沒使用上電燈的鄉(xiāng)村,看不清路在何方。滿天的繁星璀璨無比,夜鳥在一陣陣地啼叫著,讓人既好奇又恐懼。只好扶著墻板一步步挪到外面……
經(jīng)過三十多年時光消磨,黃家老厝基本傾塌,熟悉的過去物事都已隨風而去,只有屋前的那株老山茶依然粗壯著,橫斜的枝干似一位年邁的老人。黃說它還是年年開花結(jié)果,從沒有間斷過。
在這個屋里聽過我的同學黃早年故事。他是走出大山的第一批大學生。這一帶的孩子很早都訂了娃娃親,家里曾經(jīng)也給他訂過一門親。年少時聽人說某家的閨女就是他的媳婦,黃非常抵觸。有一次他居然把憤怒發(fā)泄到他“媳婦”身上。在那個寒冷的冬天,他遇見在田埂上曬太陽的“媳婦”,在小伙伴們的起哄聲中,沖上去惡狠狠地擰了她一把。“小媳婦”被擰得哇哇大哭。黃說“小媳婦”一輩子都想不明白為什么自己那么小就有人如此恨她。大學畢業(yè)后回到村里,小姑娘已經(jīng)遠嫁他鄉(xiāng)。他對自己少年時代的惡舉深感內(nèi)疚。后來,就一直沒有見到這個女孩。他說,假如當年沒有外出讀書,十有八九就生活在這里,兒女成群,守著這兩畝三分地過一生。
幾年前,鄉(xiāng)政府招商引資,把浙江商人引到這偏僻的山村搞開發(fā)。深渡溪修了水電站,高高的堤壩堵了一池清水。旱季時下游的河床裸露著,曾經(jīng)的渡船也沒了蹤影,嘩嘩的水流再也不會出現(xiàn),看著,總覺得這里好像丟失了什么。
河邊的三葉鬼針草在夏季特別蓬勃,走過去草籽一粒粒粘在褲腳上,似乎也渴望著你帶它去一趟遠方……
責任編輯:葉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