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店女老板私售境外所購藥品 被檢方審查起訴
福州新聞網(微博)2月26日訊(福州日報(微博)記者 程仁山 通訊員 林昕)在晉安區(qū)開便利店的女子唐某從香港等地購買境外藥品放在自己的便利店銷售,令她沒有想到的是,私售從境外正規(guī)藥店購買的藥品也觸犯了法律。近日,唐某涉嫌銷售假藥罪一案由公安機關移送至晉安區(qū)檢察院審查起訴。
唐某是晉安區(qū)王莊街道一家便利店的老板,平日里經常到香港旅游,2015年2月開始經常從香港購買一些“洋藥”放在自己的便利店里銷售。市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例行檢查時,查獲“法國雙飛人藥水”“蜆殼胃散”等24種藥品,共137瓶。
審查發(fā)現(xiàn),唐某便利店的經營范圍并不包括銷售藥品,查獲的藥品中有22種藥品屬于未經批準進口的藥品。唐某辯稱這些藥品都是從正規(guī)商店購買,已經過當?shù)卣块T的檢驗。截至案發(fā)時,其銷售的藥品共計260瓶,銷售金額達9450多元,獲利2830多元。
案例點睛
實際生活中,從事境外藥品代購的個人與商家不在少數(shù),代購藥品必須經過進口審批,否則可能承擔入刑的風險。事實上,除了通常我們理解的“假藥”外,《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還規(guī)定了一些“按假藥論處”的情形,這些藥品雖然是真藥,但由于“變質”“被污染”或“未經批準生產、進口”等情況,都應當按賣假藥論處。特別是生產、銷售的假藥以孕婦、嬰幼兒、兒童或危重病人為主要適用對象的,還應當酌情從重處罰。
檢察官提醒,消費者在選擇藥品時,不要盲目相信“洋藥”,代購藥品未經正規(guī)部門審核把關,缺乏相關臨床數(shù)據(jù)和經驗,安全性無法考查,存在一定危險性,應盡量選擇正規(guī)醫(yī)院或藥店購買,保證安全。
(福州日報(微博))
責任編輯:劉寧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