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雅琪:為“星星的孩子”點亮更多可能
“社會的溫度取決于每個人對‘邊緣’的關注度。”張雅琪,寧德師范學院教育學院2023級小學教育專業(yè)學生,先后參與星動未來融合跑團、自主生活廚藝大賽、科技進特校等各項助殘志愿服務活動,累計志愿時長400小時。作為一名青年學子,張雅琪認為大學的意義不僅在于知識的積累,更在于投身社會實踐。
大一下學期,張雅琪第一次接觸了孤獨癥孩子。當時正是一節(jié)體能課,張雅琪作為志愿者輔助孩子們的日常訓練。一開始,她不知道應該怎么和孩子們相處。“飄忽的眼神、遲遲未等到的回應都讓我感到茫然。”張雅琪在心里悄悄記下每個孩子的名字,決定以后多多參與志愿服務。
之后的每個周末,張雅琪都會和孩子們一起。在日復一日的相處中,張雅琪增進了對孩子們的了解,也拉近了彼此的距離,并逐漸發(fā)現(xiàn)每個孩子的閃光點——有的孩子擅長畫畫、有的孩子喜歡手工、有的孩子寫字很工整......
大一暑假和大二上學期,張雅琪擔任了模擬課堂的老師,和小伙伴們一起研討更加適合孤獨癥孩子的課程。“這段寶貴的教學實踐經(jīng)歷讓我得以將師范專業(yè)所學知識充分運用于實際教學中,深刻體會到‘教學相長’的真諦。”為了幫助心智障礙孩子提升生活技能,張雅琪和小伙伴們一起打造了自主生活課堂1.0版本,為孩子們后續(xù)的自主生活課程奠定基礎。
親身參與志愿服務后,張雅琪真切地意識到:“原來在我們身邊,生活著這么多需要關愛的心智障礙兒童。”每一個特殊孩子的背后,都承載著一個孤獨癥家庭的期盼與堅守。張雅琪不禁深思,“作為一名大學生志愿者,我該如何運用專業(yè)所學,為這些“星星的孩子”點亮更多成長的可能?我能否為他們的生活帶來更多的色彩?”
參與志愿活動一年多來,張雅琪和志愿隊的伙伴們先后走進霞浦特殊教育學校實地學習、對話福建師范大學教授、參加孤獨癥康復教育適宜技術培訓......“這些寶貴的經(jīng)歷,讓我看到了在孤獨癥領域的前沿有這樣一群領航者,正以他們的專業(yè)智慧和人文關懷,為特殊教育事業(yè)點亮明燈。”張雅琪漸漸明白,“我們不是為了‘幫助弱者’,而是為了和不同生命形態(tài)的伙伴互相照亮。”那些看似微小的互動,如一個擁抱、一次擊掌、一次課前的猜拳互動,恰是打破隔閡最有力的證明。張雅琪表示,未來將繼續(xù)前行,用專業(yè)與熱忱為特殊孩子們點亮更多可能。
來源:閩東日報·新寧德客戶端記者 陳薇
編輯:陳姜燕
審核:劉寧芬 林珺
責任編輯:陳姜燕
(原標題:張雅琪:為“星星的孩子”點亮更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