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寧德 | 壽寧西浦:意韻不凡的狀元水鄉(xiāng)
在福建壽寧與浙江泰順毗連的犀溪鎮(zhèn)
靜棲著一個有著千年歷史的西浦村
村子不大
但是古老的民風民俗、經(jīng)典的小橋流水
卻把村莊映襯得韻味無窮
每每吸引著一撥撥遠道而來的看客
在這里駐足流連
近年來,西浦村不斷聲名鵲起
以“中國最有魅力休閑鄉(xiāng)村”
“中國傳統(tǒng)村落”……
身姿不斷走向省內(nèi)外,走進人們的視野
西浦之美,美在它的兩條溪流。
左邊的大溪自西而來,九曲回腸,穿村而過;右邊的橋頭溪蜿蜒南下,潺潺淌來,繞村而去。
兩溪如彩練般飄過村子,在村前一棵古樟樹(狀元樹)旁交匯合一,形成一個翡翠般的積水潭,這個水潭名叫“宮蟾潭”。
有水,橋便孕育而生。
于是,小橋、流水、人家構(gòu)成了西浦村一幅意韻不凡的江南水鄉(xiāng)圖。
進入村子,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古老石板橋——永安橋。
它建成于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長73米,寬2米,共有17孔,16組橋墩。在橋上游離橋墩2米處,各豎有一根護墩石,當?shù)厝怂追Q“將軍石”,每當上游山洪暴發(fā)和遇水上巨大漂流物時,它首當其中,不僅減輕了它們對橋身的沖擊力,還很好地保護著這座古石橋經(jīng)年不壞。
這不能不讓人驚嘆當初設(shè)計者的匠心獨運。
從村子的東面行來,徜徉于永安橋上,舉目四顧,村子青山環(huán)抱,群峰競秀,西面三峰并列,直插云天。
遠山茂林修竹,擁綠滴翠;近野小丘起伏,平緩柔美。
讓人仿佛置身于“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的意境中。
走過永安橋,就來到聚仙亭。
那造型古樸的歇山頂重檐,起翹飛揚的亭頂檐角無不讓人領(lǐng)略到橋亭的別致與風韻,它與橋共同構(gòu)筑了西浦村一道古樸獨特的風景線。
鄉(xiāng)民勞作之余,常常坐在亭里的條石長凳上休憩,除了交流些農(nóng)事,也聊些家長里短。
每到夏夜,清涼的溪風是最好的犒賞,老人的故事常常讓孩子們流連忘返。
由此看來,當初,工匠們不但設(shè)計建造了橋梁,也設(shè)計規(guī)劃了鄉(xiāng)民們的生活日常。
出聚仙亭向東拐不遠就到橋頭坪。步下石階,只見矴步頭那三株古樟樹干粗大,虬枝疊長,旁逸斜出。
這排千年古矴步共有87齒,并且每隔6齒,旁倚一塊矮石,行人相向而遇,晚輩側(cè)立讓道,而讓長輩先行,這不僅看出設(shè)計者別出心裁,更體現(xiàn)出當?shù)卮迕竦奈拿鞫Y儀之風。有詩記之:
青陽兩岸碧紗籠,水奏和聲動客衷。
北往南來爭禮讓,相逢一笑各西東。
“西浦風光瞧一瞧,三排碇步十座橋?!边@是當?shù)亓鱾鞯囊皇酌裰{,也是對西浦最形象的描述。
該村矴步數(shù)量之多和規(guī)模之大在壽寧乃至閩東地區(qū)堪稱首屈一指。
碇步又稱“琴橋”,而西浦村這排碇步和岸邊的古樟及宮廟等和諧配搭,共同構(gòu)成村里一道古樸壯觀的獨特風景線。
“石為琴鍵,水奏和聲,足踩旋律,心聲樂章!”這處景點每每吸引著一撥撥游人體驗、游賞和拍照。
西浦村自然風光旖旎,人文底蘊深厚。
自南宋至明清走出文狀元繆蟾和18位進士……
享有“狀元故里,進士之鄉(xiāng)”之美譽。
由此,該村的許多景點都被冠以“狀元”二字,西浦村的狀元廊就是其中之一。
這座廊橋屋頂中部為重檐歇山頂結(jié)構(gòu),十分古樸別致。
檐下橋扁書就“狀元廊”三個黑色大字,顯得遒勁有力。
細品橋名,一語雙關(guān),匠心獨運,巧妙絕倫!
漫步橋上,舉目四顧,樟風柳色,陶醉游人;倚欄靜聽,潺潺流水,如歌似樂,極富詩意!
對岸是兩座緊鄰的古老崇祀建筑——大帝宮和太陰宮。
大帝宮建于民國37年(1948),宮內(nèi)供奉文昌帝君等神像。
太陰宮始建于元大德年間(1297-1307)。
門框上書:“兩水縱橫朝閣外,四民煙火護宮前。”這副格律嚴謹?shù)膶β?lián)表明了太陰宮坐落的地理方位和當?shù)叵让癯珈肷穹鸬娘L氣之盛。
宮內(nèi)供奉的全是清一色的女性菩薩。
藻井及兩側(cè)神龕壁畫題材豐富,技藝精湛,雖歷經(jīng)700余載的風雨洗禮,神韻依然不減當年,頗具文物價值。
因此,太陰宮被譽為“閩東小敦煌”。
游覽千年名村,自然要去逛一逛村子南面的鯉魚溪。
鯉魚溪下游有一座大五溜(開間)老宅,這座兩層土木結(jié)構(gòu)三合院式清代民居建筑,建有內(nèi)外兩座門樓,門樓面迎來水,這在古代蘊含聚財之意,合乎營造住宅的堪輿理論,西浦村的民居門樓多是這樣。
穿過廊道迂回進到廳堂,這是中國古代一種“藏”的文化。
縱觀宅院,梁枋斗拱,雕飾精美,題材豐富,寓意美好。
這充分體現(xiàn)了我國古代民居的建筑特色和傳統(tǒng)的設(shè)計理念。
西浦鯉魚溪中段坐落著一座十分考究的古宅。
踏進內(nèi)門樓,一條用條石和方石鋪就的甬道直達堂屋。內(nèi)門樓里側(cè)墻邊各設(shè)一個腰鼓石托起的條石花臺。
當年,宅主人在那里擺上幾盆花卉點綴前院。這座古宅門窗格扇雕刻極其精美。
太師壁兩側(cè)飾有鏤空圖案的木門使前后院似隔非隔,在空間上增加了層次感。
后院照墻邊那棵百年老鐵樹,花香幾代人。
它見證了這座古宅的幾多滄桑世事和家族的榮辱興衰。
鯉魚溪畔還有不少人文景觀,上游的“躍魚軒”書館和曾經(jīng)作為古代鄉(xiāng)村臨時法庭的“官廳”等在壽寧都是絕無僅有的。
西浦人一定對先祖為自己營造的這方樂土滿懷感恩。他們不會忘記自己的肇基先祖繆録,也不會忘記宗族遺風。
于是,祠堂便成了這種懷古勵后情結(jié)的載體。
坐落于鯉魚溪畔、修建于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的西浦繆氏南陽祠(狀元祠),規(guī)模宏大,布局合理,結(jié)構(gòu)嚴謹,古色古香。
這座禮制建筑門樓的梁枋斗拱精雕細刻,濃墨重彩,莊嚴肅穆。
祠堂內(nèi)的古戲臺是這座禮制建筑的精華部分,其造型典雅古樸,雕飾精美,極顯奢華!
尤其戲臺前明柱上端的一對木雕彩獅更是吸引人們的眼球。
祠堂前大殿(享堂)太師壁中部上方高懸一塊黑底鎏金宋紹定二年(1229)己丑科文舉狀元繆蟾的匾額,它彰顯著繆氏族人的無上榮耀。
后大殿是寢堂,正面除了懸掛 “崇本”一扁外,其下還設(shè)有神龕。
神龕內(nèi)供奉著繆氏先祖等眾多靈牌。
縱觀寢堂,其陳設(shè)布置無不造成一種濃濃的追思緬懷氣氛!
2009年,壽寧縣委、縣政府在狀元祠內(nèi)布置了5個以繆蟾勵志求學,高中狀元,榮封駙馬,迎娶公主等為主題來展示古代科舉文化的硅膠人像展館。
此外,還附設(shè)有壽寧廊橋文化和夢龍文化等多個展館。
游人涉足其間,無不感受到我國燦爛的鄉(xiāng)土建筑文化和封建時期的科舉文化。
2010年3月,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等多個獎項的電影《愛在廊橋》曾在這里舉行隆重的開機儀式暨新聞發(fā)布會,并在西浦村進行為期一個多月的拍攝。
坐落于村莊西北岸、和狀元祠隔河相望的繆氏鳳陽祠,建于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門樓內(nèi)也建有一個古戲臺。
如今,這座禮制建筑修繕一新,前殿(享堂)也懸掛一塊狀元繆蟾匾額,并安置一尊狀元繆蟾坐像。
目前,這里正在籌建“狀元書院”。
一個村莊兩座祠堂都建有規(guī)模不小的戲臺,這在偏僻的壽邑卻是不常見的。
明末著名文學家、戲曲家馮夢龍在《壽寧待志·風俗》一章中曾這樣記載: “西溪(即西浦)人多習戲,然力不能具行頭,多往浙江合班,大家有慶喜,好事者則于福安迎之……”可見西浦人好戲習俗由來已久。
令人可喜的是,西浦人千百年來的戲劇之夢終于圓在建國之初。
1952年2月,西浦人自發(fā)成立甌劇團。
過去的年頭,每當開戲,結(jié)束一天辛苦勞作的村民,早早吃完晚飯,扶老攜幼,趨之若鶩,徑奔祠堂,以飽眼福。
如今,昔日那些演員或終老婚嫁,或韶華不再,因而不能復(fù)出江湖,但這些過往無不見證西浦人癡迷戲劇、執(zhí)著演出的一段輝煌歷史。
偌大的村莊,悠久的歷史,深厚的底蘊,淳樸的民風,眾多的古跡,特有的風物,交織成一幅色彩斑瓓的西浦鄉(xiāng)土畫卷。
然而,現(xiàn)代文明的腳步卻無可避免地闖進這片凈土,如何既能保存下這片珍貴的鄉(xiāng)土景觀和濃濃的鄉(xiāng)土風情,又能讓土生土長在這片土地上的鄉(xiāng)民感受到21世紀的嶄新文明?這又是必須面對的一個嶄新課題。
來源:閩東日報·新寧德客戶端拍客團 繆福森 文/圖
編輯:林翠慧
審核:劉寧芬 周邦在
責任編輯:林翠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