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埕鐵枝:傳統(tǒng)+創(chuàng)意 讓非遺技藝潮起來
鐵枝表演
鐵枝妝容透視制作培訓(資料圖片)
寧德網消息(閩東日報 蔡雪玲 文/圖)4月22日,在福鼎市沙埕鎮(zhèn)鐵枝陳列館內,一臺小型“太姥祈福”的鐵枝已制作完工。國家級非遺項目“鐵枝”的代表性傳承人劉端富說:“不久就能進行鐵枝小型表演了,慕名而來的游客隨時可以一睹風采。”
福鼎市沙埕“鐵枝”俗稱“杠”“閣”, 始于清乾隆年間,是漁家元宵節(jié)傳統(tǒng)民俗活動之一。據沙埕《劉氏宗譜》記載,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的元宵節(jié)就已盛行“搬鐵枝”,祈求風調雨順,年年有余,距今已有273年的歷史。2008年,沙埕鐵枝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非遺”盛宴精彩絕倫
“沙埕鐵枝鬧元宵是歷時數(shù)百年的民間傳統(tǒng)活動,活動從大年十三開始,連續(xù)舉辦三天。當?shù)厝擞?lsquo;沒看過鐵枝,就不算過元宵節(jié)’的說法。”劉端富說,制作鐵枝以劉氏家族為主,動用鎮(zhèn)上的能工巧匠100多人,都是從上年的年底就開始籌備。從組織方案、實施設計,到動工制作,前后歷時半個月。
每晚三臺的鐵枝主題不一,有呈現(xiàn)通商貿易歷史的“絲路良港”、有祈求繁榮昌盛的“太姥祈福”、有展示神話人物風采的“蟠桃會”,還有“玉兔探月”等。“鐵枝”立在花車上,高達三層樓,在燈光輝映下,如來自云中瑤臺,合著樂隊的伴奏,在觀眾的簇擁中時而直線行進,時而交叉回旋,就像是在夜空中飄動的舞臺。
小演員們在高數(shù)米甚至十來米的鐵枝錯落有致地排列著,或坐或站,化著精美的妝容,穿著各種扮相的服飾,手持道具,頻頻揮手,在清風拂動中,飄然超逸,精彩絕倫。
鐵枝表演隊一般由幾個部分組成,前面是牌燈,有兩個燈上面寫著與這臺鐵枝內容有關的對聯(lián),也叫燈聯(lián)。接著是樂隊,舊時常吹奏“桐山什錦”或“南音”等曲。樂隊一般在布棚內演奏,隨隊行走的布棚樂邦,也叫“十錦棚”。“十錦棚”的四個角懸掛四個綬球,四邊繡有戲文,十分美觀。
劉端富說,鐵枝在沙埕一帶漁鄉(xiāng)已流傳數(shù)百年,一直沿用真人表演,極富生趣,漁鄉(xiāng)人民把它當作“傳家寶”, 元宵踩街隊伍還有“車鼓亭”“線獅”“跑旱船”“踩高蹺”“連燈”“魚燈”“街頭小調”等參與表演,規(guī)模空前,成為富有漁家特色、頗有影響的民間節(jié)俗。
絕妙技藝令人驚嘆
五十多歲的劉端富是沙埕鐵枝技藝第五代傳承人。劉端富說:“鐵枝技藝的制作是很講究的,沒幾代人成熟的經驗,根本做不出來。白天看它就是一臺鋼架,到了晚上熠熠生輝,小演員們就像是懸空站著,沒有支撐點,根本看不到鐵架的痕跡,讓人感覺玄乎其玄。”
“每臺鐵枝皆有分層,少的一兩層,多的四五層。層與層之間稱為‘過枝’,這也是沙埕鐵枝技術的關鍵點。”劉端富介紹,“過枝必須是隱蔽的,越隱秘,設計越巧妙,其藝術性越高。如 ‘太姥祈福’那臺鐵枝,將一個茶壺作為‘枝點’,為了追求逼真,我們采用真瓷器茶壺,壺蓋上還站著個小演員。如何承載重量?通常我們會制作虛實兩層,里面一層用鐵條做‘枝點’,外面一層只是裝飾,這樣的視覺效果就很震撼。各枝重要部位綁上演員,最多可達13人。”
劉端富說,往年大家喜歡猜“枝點”,所以也衍生了“猜枝”這個趣味活動。曾經他們設置了花籃和算盤兩個“枝點”,讓大家猜真假。很多人猜是花籃,但把花籃拿開后,枝上的人還穩(wěn)穩(wěn)地站著。大家這才反應過來,原來是用算盤過枝。算盤那么細,居然能用來過枝,在場的人無不驚嘆其技藝的精妙。
劉端富說,制作鐵枝很講究“機關”, 隨著技術的進步,花樣也越來越多,有些安裝了電機,鐵枝上的船只不但可以360度旋轉,還能上下浮動,增添了不少表演的趣味性。
“演員服裝的制作也是祖上傳承的技術活,每臺鐵枝演員的服裝就要準備20多套。”制作團隊的林大姐說,服裝、道具的設計都是根據表演的主題而定。服裝制作后再拆開,在枝架固定后,先綁在鐵枝上,然后在鐵枝上重新縫合。這樣服裝實際是兩套,人物穿一套,鐵枝上綁一套,但人們只看到鐵枝上綁的那一套服裝。
傳承發(fā)展尋求創(chuàng)新
沙埕鐵枝融合了民間文藝、傳統(tǒng)戲劇、舞蹈雜技等藝術手法,極具觀賞性。鐵枝制作因技術高超、陣容強大、場面壯觀而獨領風騷,是閩浙邊界乃至濱海城市、漁村重要的民間傳統(tǒng)習俗,具有廣泛的群眾性。
劉端富說:“沙埕鐵枝的人物造型原先比較單一,最早以靜態(tài)表演為主,主題大多是經典戲劇,如《五女拜壽》《紅樓夢》《八仙過?!返?。隨著技術的革新,鐵枝造型更為多元化,更多動態(tài)表演出現(xiàn)在人們的視野當中。主題不僅有傳統(tǒng)戲劇、異域風情,如 《絲路花雨》《寶蓮燈》等,還緊扣時代主流,設計制作了《和諧發(fā)展》《玉兔探月》等,對傳統(tǒng)技藝傳承創(chuàng)新在形式和內容上進行大膽探索實踐,深受群眾喜愛。”如鐵枝《中國夢》,設計了航天員和嫦娥在月球相會,兩個人物不停轉動,栩栩如生,旁邊矗立著火箭模型,層板上是各族人民揮舞著紅旗,呈現(xiàn)出歡呼雀躍的喜慶民族大團結場景。
鐵枝制作設計有沒有新意,是十分重要的。以往設計是在紙質上,現(xiàn)在劉端富學會了使用電腦設計鐵枝輪廓圖、燈光布局圖和服裝。劉端富不單單注重自我學習充電和創(chuàng)新提升,同時,十分注重同行間的切磋交流,注重授徒傳藝?,F(xiàn)在沙埕成立了民俗文化研究會,建了鐵枝陳列館,定期舉辦鐵枝技藝培訓班,參與制作鐵枝的人員已達四五十人。
劉元彬是劉端富的徒弟,前年入選寧德市第五批非遺傳承人,是沙埕鐵枝制作新生代代表,現(xiàn)在已經可以獨當一面了。劉端富確定主題后,就由劉元彬統(tǒng)籌各組進行鐵枝的整體制作。他說,現(xiàn)在有很多年輕人像他一樣,從參與制作,一邊幫忙,一邊學,到后來就喜歡上了。
劉端富表示,因為鐵枝是個集體活動,參與人或多或少都能掌握一些技巧,要傳承并不難。而現(xiàn)在他每年都會將活動的圖片、視頻保存下來,并自行編寫材料在當?shù)氐闹袑W普及這一文化,希望鐵枝在未來的日子里能更加璀璨奪目。
責任編輯:陳秋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