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德時評:利與害
司馬蘭
近期,網絡熱傳一名專家型的高管為了更上一層樓,弄個“院士”頭銜,錦上添花,便邀請兩名“院士”幫忙推薦。當他發(fā)覺自己愿望可能一時得不到滿足,突發(fā)無明之火,對兩“院士”拳打腳踢,結果把美好的愿望和前程打進了“牢籠”之中。
據(jù)了解,高管打人事件的前因后果正在進一步調查之中,但打人者已經被依法刑事拘留?!?/p>
網友紛紛評論,這名官員可謂名利兼得,既富且貴的大人物,可為了沽大名釣多譽,急功近利,結果反被其害。
在古人眼里,以不純正的動機去獲取功名利祿,便是不義,所以孔夫子說,“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他老人家還進一步解釋說,“富而可求也,雖執(zhí)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常言道,名利乃身外之物,可世人對名與利的追求是無止境的,所謂欲壑難填。清朝一本閑書《解人頤》里有一首幽默俏皮、寓意深刻的打油詩:“終日奔波只為饑,方才一飽便思衣。衣食兩般皆俱足,又想嬌容美貌妻。娶得美妻生下子,恨無田地少根基。買到田園多廣闊,出入無船少馬騎。槽頭扣了騾和馬,嘆無官職被人欺??h丞主簿還嫌小,又要朝中掛紫衣。做了皇帝求仙術,便想登天跨鶴飛。若要世人心里足,除是南柯一夢西。”
環(huán)顧身邊的成功人士,他們之所以能夠一帆風順,大多懂得趨利避害,自利利他。不見利忘義,就不被利所害,自然不會墮落成唯利是圖的小人。那名高管倘若稍稍了解上述道理,引以為戒,日省吾身,或許不至于落到身敗名裂的可悲下場。
如何不被利所害?以下三方面可供諸君參考。首先要時時自省自覺,淡泊明志。如夫子所言“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牢牢記住天上掉不下餡餅,人間亦未有免費的午餐,財富和名譽是靠雙手奮斗出來的。
其次,有個好老師。我的一位朋友是農家子弟,從普通干部成長為正廳級的官員,且口碑頗佳,得益于恩師的敦敦教誨,而朋友對恩師的忠言勸諫恰恰能夠言聽計從。有一回,朋友告訴我,老師在他50歲時告誡說,你已經名譽雙收,以后單位再給榮譽什么的,要學會謝絕。人生不必求事事圓滿,留點缺憾亦非壞事。
其三,遵紀守法、手莫亂伸。陳毅老前輩的名言“莫伸手,伸手必被捉”應牢牢記在心上。檢視貪官腐敗的下場,無非管不住自己的手和口,為圖一已之利頤指氣使、吃拿卡要。如果大小官員都能把“千萬不要既想當官又想發(fā)財”真正當成座右銘,把黨紀國法挺在前面,那么只有利而無害,又何患人心向背。
責任編輯:劉寧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