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德網評:仁愛與感恩
寧德網評(姜軍春)3月10日,霞浦縣87歲高齡的王可建老人撿到一個裝有兩張身份證和4616元現(xiàn)金的錢包,在原地等候半個多小時尚且不遇失主,于是將失物交給當?shù)嘏沙鏊?。失主領回失而復得的錢包后,百感交集,執(zhí)意要答謝好心人,被王老婉謝了。(見《閩東日報》3月11日民生新聞版)
前些日子,受冷空氣擴散的影響,閩東天寒地凍、陰雨綿綿,王可建老人的愛心善舉,一掃陰霾,讓我們沐浴在人性光輝的溫暖之中。
從這則報道里,我們得知老人家平日里就崇德向上、樂善好施,用時髦話來表達就是“活雷鋒”,以傳統(tǒng)的眼光看,可稱之為“仁者”。進一步了解王老的為人處事、道德品質和美麗的靈魂,似乎給人們更多的沉思與啟迪:中國人向來不缺少一顆善良的心,人心向善本該是這個社會和時代的主流和常態(tài)。然而,王老給世人的啟發(fā)還遠不至于此——
啟發(fā)一:仁者壽。壽在五福之首,王可建老人今年87歲,可謂高壽。而其壽正是由他的仁德之心滋養(yǎng)的,一個人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心無掛礙、心平氣和、心系他人,自然享盡天年,考終命;反之,心狠手辣、心浮氣躁、心亂如麻,不早夭才怪呢。
啟發(fā)二:仁者智。民諺說,財迷心竅,面對數(shù)額較大的遺失現(xiàn)金,王可建不僅沒有一絲一毫的動心,而且在原地久等失主,可當預計找不到失主后,機智果斷地將錢包交給公安人員,這對一般人來說算不了什么,可對于一位耄耋之年的老人來說,是何等的智慧!人到無求品自高,智也開啊。
啟發(fā)三:仁者愛人。報道中王老對民警說:“錢包里有這么多錢,還有身份證這么重要的證件,失主肯定很著急,我等不到人,拿過來給你們?!泵献诱f,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王可建就是具有這種“人之初,性本善”赤子之心的老人,急他人之所急,以自己高尚的利他情懷,詮釋著中華民族無比優(yōu)秀的傳統(tǒng)美德。
啟發(fā)四:仁愛是可以傳遞與升華的。這個故事感人之處還在于,王老的大愛感染了失主雷先生,并激發(fā)出他的感恩之情,雷先生堅決表示要答謝老人家。曾幾何時,社會上出現(xiàn)了“老人跌倒該不該扶?”,甚至出現(xiàn)“扶人者”自殺的怪現(xiàn)象,難道不是受助者缺失感恩之心釀成的惡果嗎?
羊大為美,羊言為善。相信在羊年開春遭逢此事的雷先生以及他的家人,一定倍感人世間的美、善與溫馨。
責任編輯:鄭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