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黨:穿越時光的夢里老家
下黨鸞峰橋
寧德網(wǎng)消息(吳蘇梅/文 龔健/圖) “車從云中過,人在仙境游。”這是許多游過壽寧下黨的游客發(fā)自內心的感慨。仲春時節(jié),與幾位攝影發(fā)燒友相約游下黨。一路上,青山如黛、滿目蒼翠,灌木叢中散落的杜鵑花不時映入眼簾,清新的空氣令人心曠神怡。一個半小時左右,就到了閩浙兩省三縣交界處的下黨鄉(xiāng)。
在下黨村村頭,只見修竹溪水清澈奔流,一座造型古樸的廊橋飛架兩山峽谷間。下黨鄉(xiāng)計生干部吳學忠告訴筆者,這就是遠近聞名的鸞峰橋。它始建于明代,清嘉慶五年(1800年)重建,橋長47.6米,拱跨37.2米,是全國單拱跨度最大的貫木拱廊屋橋,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橋的對面,一條曲曲折折的小徑從山下蜿蜒而上。向上走不多久,就是那座呈八角形重檐攢尖頂?shù)奈牟砰w。
站在文昌閣上方,向下眺望,古廊橋就像一條飛龍橫臥兩山間,古閣宛似丹珠被飛龍含在嘴間,配上眼前的清山碧波、飄蕩在山谷間的薄霧,人們好似進了仙境一般。
沿溪而上車行3公里,來到因界碑而得名的碑坑村。碑坑村是個富有江南水鄉(xiāng)特色的村落。兩條小溪分別從村頭與村中的兩座大山腳下流入村里,在村中交匯后緩緩流淌,水聲潺潺。“Y”形之水把村落隔成了三塊,使村莊形似“品”狀,民房就依山傍水建在這三個“口”上。這些民房均是傳統(tǒng)的土木兩層結構,清一色圓柱方椽,由外向內依次設天井、正廳、后廳,兩翼廂房。每幢民宅都有中門、側門。據(jù)吳學忠介紹,該村保留下來的民居有60多座,有11座超過百年。有幾座古民居建得十分精巧。村東頭的那一座設兩重門、弧形土墻、檐角飛翹,天井前上方的窗戶上對稱設有“福”、“壽”二字,窗花雕刻精美。
除古民居外,引人入勝的還有村落中的標志性古建筑——廊橋。由于村莊特殊的“品”字結構,把碑坑連在一起的是三座橋。而最有特色的當屬村尾進村的古廊橋“厝橋”。該橋建于清康熙元年(1666年)臘月,是下黨鄉(xiāng)最古老的一座木厝橋,訖今已愈300多年。橋長23米、寬6米,橋屋之上又有左、中、右三閣歇山式屋頂。每閣高出的屋頂由多層斗拱和木架層支撐,結構精巧而復雜。
與碑坑毗鄰的另一個古村落楊溪頭村同樣出名。從碑坑出發(fā)沿著修竹溪上行5公里就來到了楊溪頭村。村口橫臥著一座曾是壽寧最年輕的木拱廊橋,該橋是由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鄭多金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初主持建造的,拱跨37.6米。楊溪頭村莊內的古民居同樣深深吸引著我們的目光。這些建筑跟碑坑村的一樣也是烏瓦黃墻、鱗次櫛比,布局錯落有致,石徑蜿蜒其間,周邊有山水田園烘托著,使村莊顯得古樸而厚重。穿行其中,猶如時空穿越,遠離塵囂。
走進下黨吧,這是一個能讓你身心安靜澄明的世外桃源,一個讓你悠然愜意的夢里老家!
責任編輯:鄭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