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在线网站观看网址入口_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版综合_亚洲无码精品在线网址_国产精品午夜不卡片在线

首頁 縣市頻道 柘榮新聞

愛,從“柘”里出發(fā)——柘榮縣友愛志工聯(lián)合會的暖心故事

2018-03-29 09:44 來源:寧德網(wǎng) 葉陳芬 陳小妹,陳麗彬 林穎

“柘友愛”愛心慈善行動

“柘友愛”愛心慈善行動

志愿者在籌集物資

志愿者在籌集物資

寧德網(wǎng)消息(閩東日報記者 葉陳芬 陳小妹 通訊員 陳麗彬 林穎)在柘榮這座“中國孝德文化之鄉(xiāng)”,活躍著這么一支青年志愿服務隊伍:他們在工作之余時常出現(xiàn)在需要陪伴的老人身邊,出現(xiàn)在需要呵護的兒童身邊,出現(xiàn)在需要關懷的殘疾人身邊……他們?nèi)缤箍绽锏男切且话悖l(fā)出點點光和熱,溫暖了每一個人的心。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柘友愛”。

“柘友愛”全稱為柘榮縣友愛志工聯(lián)合會,取“這里有愛”的諧音,是由柘榮團縣委主管的一家民間社團公益組織,創(chuàng)立于2013年4月,專注于公益國學教育、一元志愿服務、助學、助老、濟困等志愿服務行動。

五年來,“柘友愛”志愿者們用實際行動踐行大愛精神,他們舉辦公益國學班等活動,開展關愛老人一元系列志愿服務,他們一起翻過一座座大山,趟過一條條河流,走進一戶戶人家,握緊一雙雙手……他們的足跡遍布柘榮轄區(qū)內(nèi)的9個鄉(xiāng)鎮(zhèn)70多個村,先后資助過100多名困難學子,惠及600多位老人,圓了400多個孩子的“六一”微心愿。

以愛為名共成長

志愿者為留守兒童送文具

志愿者為留守兒童送文具

提起“柘友愛”,就不得不提會長林麗金。林麗金是“柘友愛”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也是一家美容店的老板。在馬仙孝德文化的長期熏陶下,林麗金從2008年開始就時常參與陽光助學、幫貧助困等公益活動。但因為單打獨斗,她深感力量有限,有時想做些其他公益卻摸不著頭緒。

2013年,在一起偶然的聚會中,林麗金和一群長期參與陽光助學的愛心人士,萌生了成立公益組織的想法,讓平時零散的公益活動趨于常態(tài)化。于是,“柘友愛”就這樣誕生了。

自從“柘友愛”成立后,林麗金成了員工眼中常常不在店里的“甩手掌柜”。她的絕大部分休息時間都用在收集信息、下鄉(xiāng)走訪、聯(lián)絡幫扶、捐款送物等這些“不務正業(yè)”上了。

“我們的創(chuàng)會宗旨,可用北宋張載名言概括,即‘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致力于普及志愿理念、弘揚志愿精神,團結凝聚有愛心、重孝道、出善舉的愛心人士,通過開展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捐資助學、扶貧濟困、孝老愛親等公益活動,服務弱勢群體。”林麗金介紹道。

為了讓活動高效高質執(zhí)行,“柘友愛”將會員按照不同的行業(yè)分成公益國學部、助老助學部、后勤保障部等。同時,創(chuàng)新工作機制,實行輪值主席制。協(xié)會常務理事以上會員每人擔任一個月的“輪值主席”,主動組織策劃公益活動和走訪幫扶活動,確保月月有具體的活動和計劃。

“柘友愛”的慈善款項主要來自會員的捐款,辦公活動經(jīng)費由會員承擔。“協(xié)會成立之初,我們就約定下鄉(xiāng)走訪的車輛、油費、餐費等均由當天參加公益活動的會員們自行承擔。”林麗金說。

不僅如此,會員們還主動發(fā)揮所在行業(yè)優(yōu)勢,自行出資免費提供各種公益活動所需要的物資,讓善款最大限度地用在最需要的人身上。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五年來,柘友愛協(xié)會共籌集善款100多萬元,全部用于扶貧助困、救災助學及公益活動上,做到了協(xié)會自身零成本運作。

小善漸而大德生。植根于柘榮這塊孝德文化沃土,“柘友愛”得以不斷茁壯成長。會員從成立之初的10多名發(fā)展到現(xiàn)在的160多名,其中還有多對夫妻檔和父子檔。吳小燕、林增順、游燦增等骨干會員每年均成為“柘友愛”年會表彰的十大最美人物。

每年,“柘友愛”副會長兼秘書長袁伏生都會帶領會員參與組織宅中孝德文化節(jié)、楮坪仙嶺慈善文化節(jié)、雙城鎮(zhèn)城南社區(qū)臘八節(jié)、東源福源社區(qū)鄰里節(jié)等孝德文化活動節(jié)目安排與志愿服務。

“之前,只有我先生參加協(xié)會的公益活動,現(xiàn)在我也加入到這個大家庭。”“柘友愛”副秘書長謝海燕告訴記者,在其丈夫林子儀的影響下,不僅她加入了“柘友愛”,他們的10多個朋友也加入?yún)f(xié)會,大家出錢出力,一起為公益活動盡自己的一份心意。

“沒有加入‘柘友愛’以前,我與家人的關系比較緊張。加入‘柘友愛’后,我學到了許多孝德文化,和家人的關系也越來越融洽。我的改變讓家人也積極參與到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傳播中。”加入?yún)f(xié)會已有6年的游陳鎬說,尤其是他的父親游燦增,在他離開老家外出工作后,就“父承子業(yè)”,成為“柘友愛 ”的一員。

“希望通過‘柘友愛’的努力,讓那些真正需要幫助的人,感受到社會的溫暖、人間的大愛,讓更多的人向善行善、互幫互助,讓這個社會更加和諧幸福。”林麗金說。

一元關愛暖人心

志愿者開展“一元配鎖”活動

志愿者開展“一元配鎖”活動

每天清晨5時許,柘榮縣宅中鄉(xiāng)“孝德餐廳”的老板娘徐嬌容就起床開始忙碌起來。“我原本沒有這么早開門,但三年前我們和‘柘友愛’推出‘一元面館’愛心活動后,我們就把開門時間提早了。”

“一元面館”是“柘友愛”2015年在柘榮縣委宣傳部和團縣委等部門指導下發(fā)起的關愛老人“一元關愛”愛心志愿服務之一,即70歲以上老人在該店只需花一元錢便可吃上一份面、粉等愛心餐。一份售價3至5元,老人僅需支付1元,余下由“柘友愛”愛心人士承擔。

“自從開展這個活動以來,每天至少有60名符合條件的老人來店里吃面,有的甚至早晨5點就來叫門啦。”徐嬌容告訴記者,不少老人都是起得早,睡得遲,為了照顧他們的生活習慣,她也將小店的營業(yè)時間調(diào)整到了5時至23時,這樣老人來店里,隨時都能吃上熱乎乎的面條。

今年83歲的林阿本是 “孝德餐廳”的???。“我孩子都在外面打工,自己在家做飯也麻煩,來這邊吃碗面條、餛飩、米粉等,才1元錢,既便宜又方便。”老人樂呵呵地說。

“愛的傳遞需要大家的共同參與。我們希望通過這樣的活動能夠引起更多人對愛心活動的關心,匯聚各界社會的力量,讓更多愛心人士加入到志愿服務中來。”林麗金說,經(jīng)過三年多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愛心商家、人士加入到“一元”愛心志愿服務的活動中來。

3月20日星期一上午9時許,年過花甲的林大爺就早早起床,吃完早飯后散步來到位于柳城南路的“亮麗美發(fā)”理發(fā)店修剪頭發(fā)。老人現(xiàn)在是這家理發(fā)店的忠實顧客,基本每個月都來。從2015年開始該理發(fā)店與“柘友愛”合作,每周一上午為60歲以上的老年人提供“一元理發(fā)”志愿服務。

“他們做的雖然是件小事,但對于我們老人來講卻是一件大事。”老人笑著說,“一元理發(fā)”是對老人的一種尊敬和關愛。“如果理發(fā)店免費替我們剪頭發(fā),我們反而不好意思去了。”

“老人上門來了,我們就要好好尊重,服務貼心周到一些,畢竟我們每個人都有老的時候。”林國榜是這家理發(fā)店的設計總監(jiān),他告訴記者,活動剛開始那段時間,星期一早上有100多位老人來理發(fā)。“我們所有員工齊上陣都忙不過來,后來活動常態(tài)化后,我們就采取取號的形式,但一個上午也有50多位老人來剪。而老人給我們的一元錢,我們還是拿來做公益,集中捐贈給‘柘友愛’。”

“一元理發(fā)”“一元拍照”“一元面館”“一元體檢”“一元配鎖”…… 如今,關愛老人“一元”系列志愿服務行動正彌漫著整個柘榮縣。“未來,我們還將廣泛深入宣傳,努力推廣‘一元關愛’活動,營造微公益匯聚大關愛的濃厚氣氛。”林麗金說。

國學書香潤心田

傳統(tǒng)國學教育

傳統(tǒng)國學教育

“爸爸說幸福就在鏡子里,那就是我快樂的臉……”3月17日上午9時,在孩子們稚嫩甜美的歌聲中,位于柘榮東獅山下的“泊心小院”國學班準時開課。經(jīng)過第一節(jié)課靜坐和《孝經(jīng)》誦讀,在老師吳玉芝的帶領下,20幾名孩子們邊唱邊跳,學起了手語歌《幸福的臉》。這些孩子,最小的僅有5歲,最大不超過10歲。

經(jīng)典誦讀、禮儀學習、剪紙、葫蘆絲……在國學班的課程表上,記者看到了一系列與傳統(tǒng)文化相關的教習內(nèi)容。“‘泊心小院’是‘柘友愛’于去年開設的周末公益國學班,分為上午的小班和下午的大班,上課內(nèi)容主要是傳統(tǒng)文化以及柘榮當?shù)氐拿耖g藝術。”作為“柘友愛”的“資深會員”, 李穎主要負責公益國學教育這一方面工作。

她告訴記者,為了致敬國學、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在“柘友愛”成立之前,志愿者們就舉辦了首期“弟子規(guī)親子夏令營”,2013年又順利舉辦了柘榮縣首屆中華傳統(tǒng)文化公益論壇。“兩次活動都備受社會各界肯定,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也讓我們堅定了創(chuàng)辦國學班的決心。”

“弟子規(guī)夏令營”“宅中伏羲教育夏令營”、東源古書堂公益國學班…… 五年多來,在“柘友愛”的組織下,這樣傳統(tǒng)的教化行為在文化氣息濃郁的柘榮蔚然成風。而活動靠的是會員的志愿服務,所有款項均來自會員及社會愛心人士的捐贈。

“柘榮文化源遠流長,千百年的發(fā)展積淀形成了孝德傳統(tǒng)文化、歷史名人文化等獨具特色的縣域文化,這些,都為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培植提供了豐厚土壤。”“泊心小院”國學班教師望立春介紹,開班一年多來,已經(jīng)教授孩子上百人。通過這些傳統(tǒng)文化課程的學習,孩子們有所收獲,有所改變。

“孩子的變化每天都能看得到。”對于家長陳麗光而言,參加國學班不僅孩子在變化,家長也在不斷學習成長中。“原來我孩子比較好動,學習不能專心,而我脾氣大容易生氣?,F(xiàn)在經(jīng)過國學班學習,孩子進步很大,上課比較認真。我也發(fā)現(xiàn)了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的問題,開始慢慢學著以更加柔和的態(tài)度與他溝通。”

今年已經(jīng)上大學的林山南自參加了第一期“弟子規(guī)親子夏令營”后,又連續(xù)參加了幾期,后因為年齡限制,他改當志愿者,為參加活動的孩子們服務。

陳嫻燁第一次參加親子夏令營才讀小學三年級,經(jīng)過多年的潛移默化,現(xiàn)在讀初三的他成為“柘友愛”的一名小志愿者,也是柘榮三中志愿者隊隊長,學會用真心去關愛需要幫助的人。

敬老愛幼傳美德

志愿者看望百歲老人

志愿者看望百歲老人

作為福建省唯一的“中國孝德文化之鄉(xiāng)”,崇尚孝德,刻在柘榮人的心底,也化為行動。“尊老是‘柘友愛’公益活動的中心和重心。”林麗金說,他們不僅推出針對老年人的“一元關愛”活動,下鄉(xiāng)看望、慰問老人也是重要舉措之一。

“孔學路,男,80歲,五保戶……老人房子破舊,連電燈也沒有……”“王鄭森,男 ,73歲,五保戶,盲人。”……在謝海燕手里,有一份老人檔案,上面詳細記錄著他們曾經(jīng)幫助過的老人的詳細情況。他們將這些老人的情況分為A+、A、B+等多個等級,等級越高,說明老人越困難,越需要幫忙。

“我們原來去看望老人都只是送米、油、棉被等物資,后來到福安考察當?shù)毓娼M織的做法,開始改變策略,在送物資的基礎上還根據(jù)老人的實際需要提供幫助。比如有的需要理發(fā)、有的需要修燈泡、有的需要幫忙收拾屋子等。”謝海燕說,2017年他們一共走訪資助了8個鄉(xiāng)鎮(zhèn)33個村 110戶老人。

今年73歲的老人王鄭森是富溪鎮(zhèn)天頭崗村人,獨自一人住在一間破舊的老房子 “2017年5月初,我們第一次到老人家中走訪,家里所有的物品都沾滿了灰塵,房屋漏水、廚房泥濘不堪。因為老人有眼疾,平常都是鄰居幫助他砍柴、買菜。”回想起王鄭森老人當時的生活情況,謝海燕現(xiàn)在仍心生不忍,“身患殘疾又常年孤身一人,老人性格有點孤僻,一開始對我們非常不信任。”

在志愿者一遍遍解釋和開導之下,王鄭森漸漸敞開心扉,能夠告訴志愿者們需要些什么。“他比較挑食,就喜歡喝排骨湯。于是我們就給他煮,我一直記得他喝了一口后,眼淚就‘唰’地掉了下來,不斷地說謝謝。”謝海燕感慨道,那一刻她覺得自己的辛苦根本算不了什么。

一碗排骨湯喝進嘴里、暖了心坎。一雙雙勤勞的手也幫老人的家收拾一新,志愿者們幫老人洗被子、洗衣服,拉了石頭、沙子、水泥把廚房地面鋪平。每個月幾乎都會去一趟老人家,為他理發(fā)、量血壓,幫他煮上一頓可口的飯菜。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關愛孤寡老人的同時,“柘友愛”也不忘了呵護留守兒童。

能有一個新書包,一件新的學習用品,對于很多孩子來說是件很容易的事情。然而,這對于一些貧困兒童來說也許就是奢望。為了實現(xiàn)孩子們的小小心愿,“柘友愛”多次開展“六一微心愿”活動,為他們送上書包、文具、衣服等禮物。

“為了不讓孩子因貧困失學,去年我們開始進行結對助學。”林麗金介紹,他們多次走訪,實地了解受助對象在學習和生活中的困難,最終確定富溪鎮(zhèn)爐兜村的一對姐弟為幫扶對象。“姐弟都在讀初中,他們的母親患有精神病,父親年過半百,家庭十分貧困。我們決定每年給予他們各1500元生活費,一直到他們上大學。今后,我們還將繼續(xù)開展結對助學活動,鼓勵貧困學子克服困難、發(fā)奮學習、努力成才。”

……

莫輕小善,以為無福;水滴雖微,漸盈大器。五年來,“柘友愛”在弘揚大愛的同時,也讓愛心之花在祖國的未來身上綻放和延續(xù)。

責任編輯:葉朝玉

關鍵詞

友愛 老人 林麗金 一元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寧德網(wǎng)簡介 版權聲明 聯(lián)系我們 加入我們

寧德網(wǎng) 版權所有,未經(jīng)寧德網(wǎng)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512014001 信息網(wǎng)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號:1309374

廣告聯(lián)系:0593-2831322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新聞熱線:0593-2876799

寧德市新媒體網(wǎng)絡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寧德市蕉城區(qū)蕉城北路15號閩東日報社三樓

閩ICP備09016467號-17 網(wǎng)絡舉報監(jiān)督專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