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過中秋,霞浦牙城萬人空巷!
9月29日,霞浦縣牙城鎮(zhèn)萬人空巷,熱鬧非凡。當晚,流傳已久的傳統(tǒng)中秋節(jié)俗——“曳石”隆重舉行,伴隨群眾的加油吶喊,曳石隊伍數(shù)十人在前面牽著麻繩沿街奔跑,相互爭競,聲勢浩大,觀者云集。
曳石又稱“太平石”,用來紀念戚繼光及義烏將士抗倭勝利,并祈求平安。因此,在后來形成的每年八月十五中秋夜,在霞浦縣一帶村莊都有開展大人小孩都可參加的“曳石”活動。召集在霞浦牙城、沙江、大京、三沙等村鎮(zhèn),每逢中秋十一至十五又興起曳石活動,且演變成“竹溜” “竹車”等比賽活動。
這種在石鋪路面上用繩子拖石頭的“曳石”和“竹溜” “竹車”等游戲比賽活動在全國是獨一無二的;用這種活動來紀念戚繼光及義烏將士抗倭勝利,并祈求平安在全國也是獨一無二的。
曳石活動源于明朝嘉慶年間,是為紀念民族英雄戚繼光而興起的。相傳,明朝嘉靖年間中秋夜,戚家軍主力出援福安、寧德兩地,倭寇企圖趁虛攻占霞浦縣城。戰(zhàn)爭一觸即發(fā)之時,戚繼光讓后方百姓曳石,即將繩子綁住石頭在青石板上拉動,發(fā)出巨響造成城內(nèi)人多的氣勢。倭寇到達城郊,見滿城燈火,城內(nèi)喊聲震天,石聲隆隆,以為是千軍萬馬在調(diào)動,不戰(zhàn)而退,霞浦城得以保住。此后,每逢中秋,霞浦縣便開展曳石活動。
據(jù)《霞浦縣志·禮俗志》載:系選一平面石,方二、三尺許,石旁夾以硬木,復以麻繩糾之使緊固,前方系以大麻繩,長數(shù)十丈,“后方系麻繩只丈余”屆時,挑選強健精敏的青壯年男子數(shù)十以至近百人,在前面“牽之快跑”,而選一兩人在后面“扶繩扶之”,“石上坐一健兒”,作為指揮員號令進止,大小約十余隊,沿街吶喊,相互競爭。
中秋曳石活動,是后人對歷史的紀念,是對現(xiàn)今幸福生活的禮贊,是對傳統(tǒng)民俗文化的傳承弘揚。
來源:閩東日報·新寧德客戶端 記者 鄭霄
編輯:楊哲源
審核:劉寧芬 周邦在
責任編輯:楊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