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海岸?藍色霞浦 | 本土民謠《漁女》 為海洋詩會而歌
“十月的潮水有點淡,岸邊的螞蟻也匆忙……”11月23日,在霞浦長沙村一首由寧德本土樂隊“青春樂隊”現(xiàn)場演奏的民謠《漁女》驚艷了采風團詩人們的耳朵。
省臺 雯雯 攝
一首《漁女》,為海洋詩會而歌。作為參加過“青春回眸·寧德詩會”及“詩歌海岸?青春霞浦”詩刊社第36屆青春詩會的參演樂隊,曾現(xiàn)場感受了詩與歌結合帶來的震撼,《漁女》由此醞釀和誕生。
寄情于曲,以歌抒情。歌曲以霞浦東吾洋為背景,講述在海邊長大的漁家女孩對母親及故鄉(xiāng)海的眷戀,想念母親的陪伴下在海邊成長的時光。
省臺 雯雯 攝
“很高興有機會參加海洋詩歌會,并在現(xiàn)場演奏了《漁女》,受到了來自全國詩人的高度贊賞。希望這首歌曲能為詩人們,提供一絲絲的創(chuàng)作靈感,寫出更好的詩歌作品?!痹摌逢犼犻L、《漁女》作曲人楊曉樂說。
“青春樂隊”系寧德本土樂隊,歌曲的作詞、作曲、歌手均來自該樂隊成員,一群愛好音樂的青年,抒發(fā)青春的情感,為漁村故鄉(xiāng)而歌。
樂隊歌手吳彭耀對于歌曲的表達則有他自己的理解:“這首歌經(jīng)歷了兩年的時間來打造,因為我本身就是福建人,在海邊長大,在演唱歌曲時,融入了我們沿海人民的質樸和純真,來表達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劉霄鵬 攝
“有幸拜讀了前輩們的作品,對《漁女》的創(chuàng)作的有一定啟發(fā),歌曲抒發(fā)了對這片家鄉(xiāng)海的情感,從親情的角度傳達母愛,以及大海、孕育、包容、成長、眷戀等情感。希望我們的作品能走進每位詩人的心中,就像霞浦這片家鄉(xiāng)海一樣被珍藏。”樂隊貝斯手、《漁女》作詞人阮曉昕說。
來源:閩東日報·新寧德客戶端
記者:林翠慧/文 劉霄鵬/視頻
編輯:秋鳳
審核:劉寧芬 周邦在
責任編輯:陳秋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