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 2016我的脫貧故事: “近鄰”助我再起航
何順清(左一)與合伙人捕魚歸來。
汪淑蘭(左一)縫補漁網(wǎng)。
寧德網(wǎng)消息(記者 張文奎 文/圖)軍民魚水意濃情長,在寧德市精準扶貧工作深入開展中,同樣可以看到邊防官兵的可愛身影。去年,霞浦縣長春鎮(zhèn)漁洋垾村漁民何順清,為女兒治病返貧,在霞浦漁洋邊防派出所全體官兵的努力和幫助下,何順清漸漸地走出了困境——
1月18日14時47分,天空飄著細雨,在霞浦漁洋垾村北兜沙灘,何順清的妻子汪淑蘭,提前2個小時來到堤岸,一邊縫補漁網(wǎng)一邊等著丈夫歸航。在等待的間隙,她和記者聊起了過去一年如同潮汐一般的生活。
生活在海邊,汪淑蘭瞧慣了潮起潮落,卻也波瀾不驚。然而,2016年5月24日,其女兒何小瓊遭遇了一起車禍,打破其一家原本平靜的生活。在霞浦縣城一家醫(yī)院當臨時工的何小瓊,當天在上班途中被一輛疾馳而過的汽車撞倒,顱內(nèi)出血,全身多處粉碎性骨折,被緊急送往福建省立醫(yī)院治療。傷勢嚴重的何小瓊被送入ICU重癥監(jiān)護室,30多萬元的治療費,對這個靠討小海為生的漁民家庭而言,無疑就是“滔天巨浪”,瞬間壓垮整個家庭。
“老父親90多歲,小兒子還不到2歲,全家就靠老何一個人出海討生活,女兒發(fā)生車禍,猶如晴天霹靂。”汪淑蘭回憶起“屋漏偏逢連夜雨”的日子,眼睛露出了些許的驚恐和無奈。
為救女兒,已近天命之年的何順清只能回村里挨家挨戶借錢,但偏遠弱后的漁洋垾村的漁民們都不富裕,兩天籌到的錢也只是杯水車薪,何順清把家里唯一的謀生工具,與別人合股造的泡沫漁船也賣了,依然于事無補。正當何順清犯愁之際,與他家僅一墻之隔的漁洋邊防所官兵們得知消息后,紛紛解囊相助。
這位特殊的“近鄰”兵分兩路,利用網(wǎng)絡(luò)及新媒體,線上線下忙活起來。一路官兵通過微信發(fā)起了“輕松籌”活動;另外一路聯(lián)系霞浦團縣委,深入轄區(qū)進行募捐。該所所長劉建明還積極聯(lián)系霞浦核電、中交一航、中交四航等大型企業(yè),入場開展募捐活動,當天就募集善款13萬元,加上微信活動,先后為何小瓊募集醫(yī)療費26萬元。
接過善款的何順清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這輩子他沒見過這么多錢,更沒見過別人不求回報地為他的女兒捐助這么多錢。有了這筆善款,何小瓊及時得到救治,脫離了生命危險,并于2016年8月9日順利出院。
“雖然救治他女兒的醫(yī)療費有著落,但何順清的生產(chǎn)工具賣了,女兒出院后療養(yǎng)還要一大筆費用,我們考慮到因病返貧后他們家的生活出路問題,將他確定為立檔建卡貧困戶。”劉建明說道。
在這位“近鄰”的幫助下,討海為生的何順清再次揚帆起航,和其他漁民一道出海捕撈鰻魚苗,每個月有6000多元的收入,一家人的生活有了起色。“沒有邊防官兵給我募集的20萬元,我現(xiàn)在都不知在哪里。我爸爸也不可能再出海打漁。這位‘鄰居’給我的不僅是錢,更是希望和勇氣。”何小瓊笑著說道。
都說遠親不如近鄰,說到軍民魚水情,何順清與漁洋邊防所的官兵們緣分不淺。汪淑蘭曾在邊防所的食堂里煮過兩年飯,何順清的父親也曾在邊防所幫忙清理垃圾,邊防官兵們逢年過節(jié)都會去看望他的老父親。
聽著汪淑蘭講的脫貧故事,何順清的漁船已從遠處緩緩歸航,靠近海堤,換乘小舢板,滿載著新鮮的海貨上了岸。
上了岸,何順清遞給妻子一大袋的鮮活皮皮蝦,使了個眼色,妻子朝著邊防所走去。何順清用自己的方式感謝“近鄰”,每次歸航都會特意挑海鮮送到邊防所,但每次都被官兵們拒絕。
“富民才能固邊,群眾就是我們的親人。將打好扶貧攻堅戰(zhàn)和‘固邊3號’行動深度結(jié)合,推進軍民融合的創(chuàng)建,是我們邊防官兵義不容辭的責任。等小瓊?cè)?,我們考慮聯(lián)系附近企業(yè)幫助她再就業(yè),也計劃讓汪淑蘭到所里做事情,以補貼家用。”劉建明說道。
責任編輯:葉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