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灶的回憶
□斯沐(屏南)兒時,我對農(nóng)歷時間模糊,可每年一到農(nóng)歷十二月,計時方式從新歷自動轉(zhuǎn)成農(nóng)歷,并刻進(jìn)腦子,之后便演變成對年的盼望。過了一天,代表著離年又近了一天。而最先盼望的,便是農(nóng)歷十二月二十四的“祭灶”。
祭灶之前,要先“掃堂”,屏南人家一般會選在農(nóng)歷十二月二十三。“掃堂”其實就是衛(wèi)生大掃除,這是一件大事,寓意著將過去一年中所有不好的東西掃地出門,迎接新的一年,一點也馬虎不了。舊時老屋寬敞,從廳堂開始,先用干凈特制的長掃帚掃掉蜘蛛網(wǎng)灰塵等,再用谷殼清洗整屋的木壁板,直到把壁板洗得露出杉木板原有的米黃色。之后便開始做“灶前”的衛(wèi)生。母親和父親分工明確,父親先把灶上兩個大鼎拿到廳堂,負(fù)責(zé)把鼎下面厚厚一層黑色鼎灰刮干凈。母親主要清洗灶面、杉木鍋蓋以及鍋碗瓢盆。懂事起,我與阿哥阿弟也樂意幫著做一些邊角落的衛(wèi)生。“掃堂”這件事因全家人都參與其中,倒是增加了年的儀式感。等整屋的衛(wèi)生都做完后,老屋有種煥然一新的感覺,杉木的壁板、杉木桌椅散發(fā)著黃色的光,清洗時用的谷殼留下淡淡的香味讓老屋散發(fā)著清新的氣息,仿佛一切都是全新的開始。
到了農(nóng)歷十二月二十四,便是“祭灶”日。屏南每家每戶灶間都設(shè)有“灶神”神位,傳說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東廚司命灶王府君”,負(fù)責(zé)管理各家的灶火、督察人間善惡并報告玉帝的神明。祭灶,便是祭拜灶神爺。我童年時,沒什么零食吃,一塊冰糖便是很奢侈的零食。祭灶那天,我和阿哥阿弟特別興奮,一整天都在盼望著晚上,除此以外,白天一有空,背著母親我們都在偷偷尋找花生瓜子和祭灶糖。母親每年都早早地備好花生瓜子之類的年貨,對母親而言,這是一個家庭過年最基本的門面。我和阿哥阿弟卻趁母親不在家,今天偷抓一把花生,明天偷啃一堆瓜子,等母親發(fā)現(xiàn)時,裝花生和瓜子的袋子已空了一大半。因這經(jīng)歷,母親藏年貨的地方一年比一年隱蔽。而祭灶當(dāng)晚,花生瓜子灶糖可以讓我們吃個夠,還可以去鄰居家串門,光明正大地裝回滿滿的一兜。
好不容易到了晚上,早早地吃完飯,催著母親快快洗碗筷。等擦干凈灶面后,母親莊重地在灶面先擺上三杯茶、再擺上三杯老酒。這個擺放是有講究的,屏南人都說“茶是哥,酒是弟”,所以茶要擺酒前面。接著祭灶糖、祭灶餅、福桔水果、瓜子花生等各裝一小碗隨后。各家祭品內(nèi)容大同小異,但灶糖卻必不可少,甜糖寓示著來年日子甜甜蜜蜜,而且灶神吃了糖,上天后會在玉帝面前說好話報喜,求玉帝保佑全家平安健康。
祭品擺好后,便是點香放鞭炮,隨著各家各戶“噼噼啪啪”的鞭炮聲響起,年味兒也被點燃了。母親在灶前念道:“灶神公,灶神婆,茶吃啊,酒吃啊,上天好做年。”說完這些,母親讓我們?nèi)勘艿介T前去,中間不能再到灶前打擾,不能大聲吵鬧,好讓灶神公,灶神婆好好享用。大概一炷香點完,灶神公,灶神婆已享用好祭品,母親帶我們重回到灶前。燒了已準(zhǔn)備好的紙錢,待母親說完讓灶神公灶神婆保佑家人健康平安之類的話后,灶神公灶神婆便去天上過年了。我們小孩終于可以吃祭灶糖了,吃完自家的還不夠,邀上同伴去左鄰右舍蹭回滿滿一兜花生灶糖,祭灶才算圓滿結(jié)束。
祭灶過后,年味兒就愈來愈濃了。
責(zé)任編輯:鄭力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