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舊宅點燃新希望
寧德網(wǎng)消息(張尚瑤)今年一開春,在屏南縣漈下古村里,不少村民利用農(nóng)閑空隙,開始忙著修繕自己的老宅子。
漈下村是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中國傳統(tǒng)村落,更是遠近聞名的油畫村,這里因為開展“人人都是藝術家”公益教學項目,不少都成為了畫家,他們的作品銷往全國各地,甚至受國外藝術藏家的青睞。畫油畫,不僅陶冶了村民們的情操,更加成為他們增收的新渠道,一手拿鋤頭、一手拿畫筆的農(nóng)民朋友,紛紛修繕自己的老宅子。
◆ 修繕老宅
政府不用出資 村民自掏腰包
沿著漈下村小溪兩岸,鋸木頭、鑿大梁的各種木工活的聲音此起彼伏。沿溪而上,村子深處靠近山邊的一片老房區(qū)仿佛變身成為了一個木工場。61歲的甘景社的百來平方米的老宅子原來都沒辦法住人,老漏水,而且老甘確實也許久不住這里了,前兩年他還在廈門打工,可是今年卻特意回來修房子,也不準備再出去了。
和甘景社一樣,62歲的甘春潮也是最近才回到村里干活的。但他和甘景社不一樣的是,他回來不是修自己的老宅子,而是幫別人修房子,因為他是村里為數(shù)不多的幾位會用老手藝修古民居。甘春潮17歲開始學習木工,可是后來因為干這行沒賺頭,便到外地鋸木板,說起來有整整26年沒有接觸這個老手藝了?,F(xiàn)在因為村里很多人要修老宅,他的手藝又有了用武之地,所以重操舊業(yè)。
陳愛惠的古宅子,這幾天就可以停工了。新修的老宅樓上樓下一共有八間房,空間都不大,但是住宿沒有問題。而且還有留下一些可以聊天喝茶的空間,很是有些韻味。“房子還沒有修好,房間就都預訂了出去,這生意誰不想做啊!” 陳愛惠樂哈哈地說。
“村民們忙著修建老宅,是為了吸引外來游客、增加收入。”甘棠鄉(xiāng)黨委副書記張曉華說,出于古村落的保護,這些年,政府出資陸續(xù)有修繕一些瀕臨倒塌的古民居。但這次不同,是村民們自發(fā)自覺、自掏腰包修繕自己的老宅,不用政府掏一分錢。
◆ 古村文創(chuàng)
留住鄉(xiāng)愁記憶 端上旅游飯碗
走進漈下古村,隨口問一下身邊走過的村民,幾乎個個都說愛畫畫。
2015年4月,畫家林正祿運營團隊考察了全國多個古村,最終決定落戶屏南,推行“人人都是藝術家”公益藝術教學活動,讓沒有任何繪畫基礎的村民學會畫畫,再試著把畫賣出去。
現(xiàn)在,漈下村不但出現(xiàn)了優(yōu)秀的農(nóng)民畫家,而且,在藝術教學期間,全國各地乃至國外都有家長帶著子女一道慕名前來漈下古村學畫并感受古村的千年風貌。每天數(shù)以百計的游客前來漈下古村旅游,也帶動了漈下古村民宿與餐飲業(yè)的發(fā)展。
那座古宅的主人,44歲的陳愛惠原先在村里擺攤賣肉,也種植一些水果,因為受到文創(chuàng)下鄉(xiāng)的影響,她也成了一名油畫愛好者,現(xiàn)在把十多年沒住的老宅子修起來,她的目的有兩個“一是可以給自己一個創(chuàng)作空間,二是也可以讓更多有同樣愛好的人聚在一起。”陳愛惠這一次修老宅子花了12萬元,對于她來說不是一筆小錢。但是她覺得值,不但把老房子留下了,而且還能靠著老房子增加收入,陳愛惠對未來充滿了希望。
據(jù)了解,“人人都是藝術家”已成為屏南縣地標性品牌,活動開展以來,吸引了國內外上萬名美術愛好者、藝術家、學者在屏南停留時間短者5至7天,長者幾個月,有的就長期留在屏南生活、工作。
幾年來,屏南縣漈下村憑借著文創(chuàng)下鄉(xiāng)的東風,讓村民們學會了畫畫,村民也因此獲得了良好的經(jīng)濟收益,也使古村有了新的文化韻味。古村文創(chuàng),既留住了鄉(xiāng)愁記憶,又讓村民端上了旅游“金飯碗”?! ?/p>
責任編輯:葉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