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木雕——指尖流轉下的那一抹神韻
寧德網消息(黃璐 鄭雨桐)5月,木雕匠人鄭懷清迎來了許多返鄉(xiāng)的顧客。他們或多或少都會買一些木雕作為伴手禮,送給外地的親友。
手工木雕作為我國傳統(tǒng)雕刻藝術之一,以精湛的工藝、惟妙惟肖的工藝形象聞名于世。由于各地的名俗、文化和資源條件及工藝不同,形成了諸多具有濃郁地方特色、各有千秋的流派。寧德木雕之多、工藝之精,都令人贊嘆。
成品之路 精雕細琢
來到蕉城“清藝木雕”,未進門便看到木雕匠人鄭懷清正襟危坐,專注著手里的雕活兒,而對于我們的到來,他竟絲毫未察。
加上鄭懷清,店里總共兩名員工。所有的木雕藝品都出自他們之手。大到牌匾、幾桌,小到佛像、擺件。在鄭懷清看來,這些都是他的寶貝。
“木雕是樁費時間的活兒,木料的選擇往往是最基礎最重要的。”鄭懷清介紹道,“樟木自帶香味兒,木質較硬,雕刻出來的成品更細一些。而杉木質地柔軟,抗腐蝕性也比較強。除非客人有特定的要求,不然一般都選用這兩種木料。”
“最考驗木雕技藝的非刀功莫屬了。”鄭懷清的操作臺上擺放著大大小小不下40把刻刀。“別看這些刻刀的造型都差不多,真正使用起來便會發(fā)現(xiàn)每一把刻刀的功能都是不可替代的。”說罷,他便繼續(xù)未完成的半成品雕刻,邊雕邊意味深長道,“木雕的刀功就好比書法繪畫中的筆觸,只有掌握技巧并不斷地積累經驗,才能達到爐火純青。”在鄭懷清眼里,木紋與雕痕、光滑與粗糙、凹面與凸面所表現(xiàn)出來的魅力是任何東西都無法比擬的。
鄭懷清的木雕,融入了很多花鳥蟲魚、歷史故事、傳說神話等元素。這些意念中的圖像經過匠人之手,體現(xiàn)在木質材料上,形成富含思想和品味的圖案。憑著一把把小小的刻刀,將圖案一刀刀地雕刻在木材上,木雕工藝如此之難,由此可見一斑。
學徒之路 鍥而不舍
和許多木匠不一樣,鄭懷清的祖祖輩輩沒有一個是干木匠的。之所以選擇這一行,主要還是因為喜歡。
30歲出頭的他,入行已經12個年頭。“我18歲就跟隨師傅學習木雕,21歲出師,如今開店也有五六年了。”據鄭懷清回憶,他上學的時候常常經過海濱路,每次總要跑去看別人怎么雕刻,刻刀與木料產生的物理反應使他流連忘返,往往一待就是一整天。“那時候對木雕還沒有很深的概念,只知道自己很喜歡,很想學。”
“值得慶幸的是,當我把這個想法告訴家人時,不僅沒有得到勸阻,反而獲得了大家的支持。”于是,鄭懷清便踏上了他的學徒之路。俗話說,“三年徒弟,四年伙計”,這就是對木雕技藝功底之描繪。
設計圖案、打胚、修光、打磨、噴漆上色……每道工序都是一種獨特的存在。圓刀、平刀、斜刀、玉婉刀、中鋼刀、三角刀……每一把刻刀都鐫刻著自己的故事。
除了對每把刻刀最基本的認識,當時的木雕和美術、書法是捆綁在一起的。不像現(xiàn)在,可以直接用電腦進行掃描。而設計圖案是完成雕刻作品的第一步,它的優(yōu)劣直接關系到一件作品的成敗,因此在設計每件作品的時候都要經過反復構思。沒有任何美術、書法基礎的鄭懷清只能靠自己一點點地摸索、積累,到后來慢慢上手。
完成設計圖案后,下一步便是打胚。“木雕最重要的一個步驟便是打胚。胚的好壞往往決定著所雕之物有沒有承載靈魂。學會了打胚,后面的學習難度就不算一回事兒了。”鄭懷清表示,學習打胚的過程是枯燥而辛苦的,刻、鑿、鏟、鉆、斧、刨等技法,更是一樣也少不了。“其實當時有打算要放棄,但是又不想半途而廢,畢竟喜歡了就要堅持。”沒日沒夜地操練,精益求精的學習態(tài)度,成就了現(xiàn)在匠心獨運的木雕大師。
從修光到打磨,是一個由粗轉細的過程。“隨著木雕的線條一點一點變清晰,木雕本身也就越來越立體。”鄭懷清說這是一場富有美的盛宴,直到完成上色,美得也愈發(fā)絢爛。一個完整的木雕藝品,不僅僅是結果讓人耳目一新,過程更是使人為之震撼。
傳承之路 任重道遠
這些年,鄭懷清也帶過不少徒弟,不過能堅持下來的寥寥無幾。
“木雕是個精細活,沒有一定的耐力是走不了多遠的。且木雕沒有那么精致優(yōu)雅的工作環(huán)境,一旦雕刻起來,總是木屑滿天飛。”不過正是因為這樣的環(huán)境,才讓鄭懷清有滿滿的歸屬感。
鄭懷清一心鉆研自己的手藝,傳承的同時也追求創(chuàng)新,以便努力追趕時代發(fā)展的步伐,好留住這門老手藝。
“寧德目前的木雕市場需求量并不大,木雕制品的使用范圍也越來越小,關注傳統(tǒng)木雕工藝的人也不夠多。加上木雕制作工藝復雜,純手工制作勞動強度大,從而也導致制作木雕的匠人越來越少。所以我們一直在花心思尋找創(chuàng)新的突破口,想將古老工藝與現(xiàn)代潮流元素相結合,讓木雕更多地應用到生活中。”
鄭懷清剛提出這個想法,便得到了同伴的回應。一旦市場需求的口子打開了,就完全不用擔心這門老手藝的流失。只不過說起來往往比較容易,做起來便沒有這般簡單了。
“還有一個顧慮就是擔心機器雕刻會同化了手工雕刻。為了圖方便而選擇機器雕刻的人不在少數。”鄭懷清認真雕刻著手里的擺件,嚴肅而熟練,“不過機器雕刻現(xiàn)在還是沒辦法超越手工雕刻。機器雕刻不比手工雕刻,運刀的轉折、頓挫、凹凸、起伏包含的感情寄托是機器木雕所沒有的。”
刀刀入目、熟練流暢、線條清晰、圖案生動,木雕,從來都是一件無可復加的事。
責任編輯:劉寧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