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棄土 下游黃泥滾滾 放養(yǎng)魚蝦幾遭滅頂之災
蕉城七都小溪村合作社損失逾百萬元 有關部門已介入調查
古生村依山傍水,有上千年歷史。總書記來到村民李德昌家。房子雕梁畫棟,院落干凈整潔,植物生機勃勃,看到一家七口“四代同堂”,他十分高興。總書記說:“這里環(huán)境整潔,又保持著古樸形態(tài),這樣的庭院比西式洋房好。
-
昔日清澈的河流如今成了“黃河”。
http://upload.ndwww.cn/2016/1207/1481073076801.jpg img/water1.png -
河道幾乎被淤泥填平。
http://upload.ndwww.cn/2016/1207/1481073075651.jpg img/water1.png -
正在建設中的采石場。
http://upload.ndwww.cn/2016/1207/1481073075684.jpg img/water1.png -
山谷成了“黃土高坡”。
http://upload.ndwww.cn/2016/1207/1481073076271.jpg img/water1.png -
河道幾乎被淤泥填平。
http://upload.ndwww.cn/2016/1207/thumb_630_420_1481073104351.jpg img/water1.png
寧德網(wǎng)消息(記者 周曉京 文/圖)近兩個月來,蕉城區(qū)七都鎮(zhèn)小溪村河道里,一直流著渾濁的黃土水。而因此造成放養(yǎng)該河道中的魚蝦大面積死亡,至少造成數(shù)十萬元的直接經(jīng)濟損失,讓該村合作社的村民們欲哭無淚。日前,小溪村近百名村民集體簽名按手印,向本報投訴上游采石場違規(guī)棄土給他們帶來的損害。
清澈小溪成“泥河”村民受損
12月6日,記者接到小溪村村委和村民的反映后,前往該村實地查看。小溪村位于蕉城區(qū)七都鎮(zhèn)與石后鄉(xiāng)蓋竹洋交界處山谷中,距離七都鎮(zhèn)區(qū)13公里。村中有一百多戶人家,生態(tài)保持良好。村中近四公里長的彭溪是村民們的自豪,昔日清水潺潺,村民們洗衣洗菜都在其中。尤其是近年被評為省級美麗鄉(xiāng)村和定位“生態(tài)長壽村”后,當?shù)卣群笸度?70多萬元,進行美麗鄉(xiāng)村建設。
如今小溪村,昔日卵石散布、清澈見底的溪流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條布滿黃泥的河道。“如果下雨,那就更糟糕了,河水簡直成了泥漿。”村民彭仙樂、彭先興、陳細快等圍住記者氣憤地說道。“你看,這河床幾乎被黃泥漿填滿,平均厚度達30厘米,最深處達50厘米,這要多久才能清除呢?”一位村民踩入泥水中,穿著的長筒靴幾乎“灌頂”。
“從2011年始,每年村集體都在河中投放鰻魚、溪滑等魚類,總計2萬余尾。2014年開始,村民合作社總計投入資金30萬元,在河中投放了香魚、河蟹、河鰻、黃顙魚、河蝦等經(jīng)濟魚類,大的魚今年已有六七斤重,眼看就要收成,這下全部泡湯了。”村委會主任彭秀華說道。由于淤泥突然而至,河中養(yǎng)殖的大量魚蝦因缺氧幾乎死光,造成逾百萬元的直接和間接經(jīng)濟損失,讓合作社村民們血本無歸,欲哭無淚。
疑為上游堆放棄土所致
那么,這黃泥是如何來的呢?村民告訴記者,今年9月、10月“莫蘭蒂”“鲇魚”臺風期間,蕉城區(qū)下暴雨,小溪村前河流暴漲。臺風過后,村民們發(fā)現(xiàn),過去雨停后幾天就恢復清澈的河流,如今卻黃泥水不斷,怎么也清澈不了,而且已經(jīng)放養(yǎng)兩三年的魚蝦也沒了。
村委會和村民們遂沿溪而上,尋根溯源,最后在上游相鄰的蕉城區(qū)石后鄉(xiāng)蓋竹洋村“下板園”采石場附近發(fā)現(xiàn)了一處大規(guī)模的棄土場。“估測達數(shù)萬立方米。”彭秀華告訴記者。
為了查看究竟,村民們帶著記者前往蓋竹洋村實地查看。在距離該村幾公里處的一個彎道外側,記者看到了一個填土場,目測長度近五十米、寬度二三十米,該土場從路面一直向下堆延,形成一個約50米高的大陡坡,大面積裸露的黃土與周圍茂盛的樹林形成強烈反差。
記者又走訪了周邊的三望里樓村和下竹洋村、大墓前村村民,他們均稱除了這一處大型堆土場外沒有其他類似的堆土場了。而這處堆土正好處于小溪村山谷上游幾公里處,黃泥便由此傾瀉而下。
有關部門已介入調查
這一堆黃土是誰堆放的呢?記者在村民指引下,來到附近約一公里處的一個“下坂園”采石場。此時已近黃昏,場中10余名工人還在忙碌。記者詢問了一位帶外省口音的民工。對方告知,該采石場今年才剛動工,目前還在進行基建中,而投產(chǎn)至少要到明年。他稱前幾日,已有省市環(huán)保、國土等部門的人員前來查看,目前已在工地下方堆土場修建攔土壩。而對于記者問及此前的棄土堆放及采石場是否有合法證照手續(xù)等其一概不知。記者又在民工指引下前往工棚查問。一個正在打牌的青年男子稱其姓彭,但只負責采石場的基建,并否認在該堆土場棄土。
而在下竹洋村,陳全(化名)等村民告訴記者,該采石場所稱堆土由村民建房棄土所堆是不對的,“村民建房確實有部分堆土,但其數(shù)量不會有那么多。”
由于采石場方拒絕承認棄土及找不到相關負責人,該棄土場還待有關部門查實。此外,記者了解到,目前,小溪村近百名村民已經(jīng)向省、市、縣級環(huán)保、國土、水利等有關部門反映,目前有關部門已經(jīng)介入調查了解。對此,本報將繼續(xù)關注。
責任編輯:葉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