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田一男子手機中毒 銀行卡被盜刷6600元
寧德網消息(記者 孫麗晶 通訊員 陳錦銘) 手機中了病毒,無法正常接收短信,古田男子王先生并未在意。沒想到就是這樣的“疏忽”,讓犯罪分子有了可乘之機。7月15日,王先生發(fā)現不對勁時,其與手機綁定的一張銀行卡內6600元已經不翼而飛。記者從古田警方了解到,因手機中毒,導致綁定的銀行卡信息被竊取,這是一種新型犯罪手段。警方提醒,市民應提防虛假WAP網址和釣魚網站,在通過手機綁定網絡支付時,最好要辦理電子口令卡等多重防護。
手機中毒銀行卡錢被盜
7月15日上午,家住古田縣城東街道的王先生被手機短信聲吵醒。一看手機,竟是一條銀行卡消費了700元的“驗證碼”短信,這讓他徹底沒了睡意。他意識到銀行卡可能出了問題,立即打電話掛失。不到1分鐘時間,他卡里700元還是被蹊蹺地轉走了。他趕緊到古田縣公安局報警。
古田縣公安局刑偵大隊民警查看王先生近期的手機賬單發(fā)現,從6月28日起,王先生的手機陸續(xù)給廣州的同一號碼發(fā)過多條短信,但王先生并不認識該號碼,他也從未給該號碼發(fā)過短信。王先生稱,從6月25日起,其手機好像中毒了,無法收發(fā)短信。因7月14日公司會發(fā)工資,他在前一天才把手機送往手機店修復。
沒想到就因這個疏忽,自己的銀行卡成了別人的“提款卡”。6月28日至7月14日期間,王先生所持的與該手機捆綁的銀行卡先后9次被人通過網銀、支付寶支付等方式,盜走6600元。
新型犯罪手段市民需警惕
讓王先生困惑的是,其銀行卡在身上,綁定的手機收到的動態(tài)驗證碼也未曾透露,為何錢還是不翼而飛?面對這樣網銀蹊蹺消費的情況,古田縣公安局刑偵大隊民警分析,犯罪分子要轉走王先生的錢,一是要獲得王先生的卡號和網銀登錄密碼,二是手機被黑客攻克,收到的手機動態(tài)驗證碼被攔截。
犯罪分子獲得卡號與網銀登錄密碼,有兩種渠道,一是在受害者電腦或手機上植入木馬,盜取這些信息。二是受害者在線下POS機上刷卡消費,也可能泄露卡號與取款密碼。王先生手機中毒被黑客攻擊的可能性較大,下載了帶木馬的APP或誤點了有病毒的網頁鏈接,從而導致手機信息及綁定的銀行卡等信息被竊取。
古田警方稱,這是一種新型的犯罪手段,目前在古田縣還是第一例。目前,該案古田警方在進一步偵破中。
警方提醒:
提防虛假WAP網址和釣魚網站
據了解,手機綁定銀行卡,下載銀行APP,選擇手機快捷支付等這些便捷的移動端金融服務,在互聯網如此發(fā)達的今天,可能已經成為很多人的首選,但方便自己的同時也可能“方便了”別人。怎樣才能讓手機銀行和手機綁定的網絡支付更加安全呢?
警方提醒,用戶要提高安全防范意識,不要認為單憑有密碼和手機動態(tài)驗證碼就是絕對安全。在通過手機綁定網絡支付時,最好還要有多重防護,比如辦理網銀盾、電子口令卡等再次保障安全的工具。
涉及網絡支付時,一定要選擇正規(guī)電商網站進行交易,同時安裝專業(yè)的手機安全軟件,查殺和攔截手機盜號病毒,并識別短信、網頁中可能存在的“釣魚”網站鏈接。
此外,市民要妥善保管好手機和密碼、設置合理的轉賬支付限額、開通及時短信通知服務、提防虛假WAP網址和網絡釣魚、使用完手機銀行后應及時清除手機內存中臨時存儲的賬戶、密碼等敏感信息。
使用手機銀行的用戶,在碰到不能收發(fā)短信,或者無法接打電話時,也要多一個心眼,及時關注SIM卡是否被補辦,以及手機銀行的資金動向。
新聞鏈接
手機丟了
這六件事你必須做
不少人的手機綁定了微信、支付寶、網銀等,一旦丟失后果不堪設想。警方提醒:市民若發(fā)現手機丟了,第一時間要做以下六件事:
1、致電運營商掛失手機號;
2、致電運營商凍結手機網銀;
3、手機綁定支付寶的撥打95188掛失;
4、微信用戶登錄110.qq.com凍結賬號;
5、修改微博、微信、QQ等密碼;
6、找手機運營商補手機卡。
責任編輯:鄭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