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6件套甘肅國寶“組團”亮相國博展品超六成為國家一級文物
此次展出的文物超六成為國家一級文物 攝影/記者 魏彤
北青網(wǎng) 人頭形器口彩陶瓶、龍?zhí)崃猴w虎鳳鈕銅壺、徙遽(仆)銅盉……16日,“絲路孔道——甘肅文物菁華展”在國家博物館拉開帷幕。516件套精品文物以時間為軸,為觀眾呈現(xiàn)了以史前大地灣文化、甘肅彩陶文化、河隴青銅文化、早期秦與西戎文化、漢魏晉唐時期河西文化、甘肅絲綢之路文化、多元民族文化、甘肅佛教文化為主體的甘肅歷史文化。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展品中的國家一級文物超過六成。
走進展廳,最先看到的是一個梳著齊劉海兒、五官端正、由細泥紅陶做成的小人兒。她是曾在《國家寶藏》中出現(xiàn)過的“網(wǎng)紅”、甘肅省博物館鎮(zhèn)館之寶、馬家窯文化前期的“人頭形器口彩陶瓶”。甘肅彩陶起源早、延續(xù)時間長,大約8000年前甘肅大地上就出現(xiàn)了中國最早的彩陶,一直延續(xù)數(shù)千年,是中國唯一沒有中斷的彩陶文化。此外,一把馬家窯文化林家遺址出土的含錫青銅刀,被認為是迄今為止在中國發(fā)現(xiàn)最早的青銅器。
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此次在國博展出的516件套精品文物中,國家一級文物占322件,二級文物近百件,是歷年來甘肅省在國內(nèi)舉辦的文物展覽中文物數(shù)量最多、珍貴文物占比最高的一次展覽。展出的文物品類涵蓋陶瓷器、玉石器、青銅器、金銀器、木器、絲織物、紙制品等類。其中,舉世聞名的甘肅馬家窯文化彩陶,中國早期青銅制品等,都是能夠直接反映甘肅歷史文化的代表性文物。
展覽中展出的漢代《儀禮》簡、《建武三年侯粟君責寇恩事》簡、“白瑪作”毛筆、彩繪木軺車,魏晉二牛耕地圖壁畫磚等,呈現(xiàn)了中原文化對河西地區(qū)的影響?!犊稻油跏拐邇浴泛?、希臘文鉛餅、波斯陴魯斯王銀幣等,則展示了甘肅地區(qū)的絲綢之路交往史。其中,西漢《儀禮》木簡是目前所見儒家經(jīng)典《儀禮》最早、最完整的寫本,被譽為“天下第一簡”。
據(jù)國博方面介紹,這些文物的時間跨度從8000年的大地灣文化,一直到宋元時期多元民族文化,地理跨度則從甘肅東部、中部,一直到河西走廊最西端,涵蓋了黃土高原、雪山、戈壁、綠洲等多樣化地理特征。展覽分文明序曲、彩陶之冠、青銅之路、嬴秦搖籃、千里走廊、絲路交響、共同家園和佛陀之路8個部分,為觀眾講述了這處東西方交流“樞紐”上發(fā)生的8000年往事。
展覽位于中國國家博物館南2、南3展廳,將持續(xù)至7月21日。
(記者 趙婷婷)
責任編輯:劉寧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