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東之光丨四平“奇緣”
《奪圖奇緣》演出現場
介紹完四平戲的唱腔特點后,舞臺上,陳秀雨接著就為觀眾示范了起來。霎那時,鏗鏘有力、中氣十足的唱腔響徹全場,贏得一片喝彩。很難讓人相信,這是一位古稀老人。
第九屆福建藝術節(jié)正如火如荼地開展。其中,藝術節(jié)的子活動、第二十九屆全省戲劇會演無疑是戲劇觀眾的盛大節(jié)日。在福州白馬河畔的芳華劇院,瀕危劇種屏南四平戲日前上演了移植劇目《奪圖奇緣》。隨著該劇在會演中的亮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屏南四平戲也再次進入了大家的視野,登臺的民營劇團屏南龍?zhí)端钠綉騽F引來了更多關注。
這是一個多年來孜孜以求、探索四平戲傳承復興的小劇團,也是保存屏南地方文化“余溫”的一粒“火種”。
在主持人隨后的介紹中,觀眾們得知,年近八旬的陳秀雨自年少拜師以來,從未中斷四平戲的演藝生涯。年輕時,她出戲“逢場必演主角”,如今雖因年事漸高無法在臺前演出,但是每場都在幕后幫腔,萬一其他演員唱得不到位,她還要及時加以彌補。
盡管身患多種基礎疾病,但每逢演出,陳秀雨的身體總能奇跡般地“恢復”。于她而言,熟悉的戲臺就是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我只要演戲就很開心,什么煩惱都忘了”。
對于臺下與陳秀雨年齡相仿的姚瑞華來說,四平戲的一切,則顯得那么新鮮。年輕時,她曾在屏南工作生活18年,但在那段歲月里,她與四平戲并無交集。多年后退休定居福州,姚瑞華反而與這種古老劇種結緣。
作為我省傳統(tǒng)戲劇劇種之一,四平戲發(fā)源于民間,憑借“土官話”唱白和通俗的曲詞,加之原始的弋陽高腔和古樸的南戲表演風格,流行于閩東北的山野鄉(xiāng)間。
如今,四平戲的演出多在屏南縣熙嶺鄉(xiāng)龍?zhí)洞?,只有在全省戲劇會演這樣的重大文化活動中,城市觀眾才能一睹古戲的風采。
免去了長途奔波,姚瑞華干勁十足。這次演出,她召集廣場舞舞伴組成了20人的團隊,集體來為“娘家人”撐場面。大家都是抱著“蠻看看”的心態(tài)而來,但演員們扎實的唱做、精巧的程式,以及踩準觀眾心理的劇情,都讓他們覺得“很不錯”。
《奪圖奇緣》講述了在五代時期后晉王朝,重臣劉伯王獨子劉承祐奉命討伐“賊寇”,不料和“賊首”之女王蕙英互生情愫,后又機緣巧合地“被捕”,反而陰差陽錯成就了一段姻緣的故事。出其不意卻又盡在情理之中的劇情,契合老年觀眾的休閑心情。“上了年紀的人就是愛看這種天賜良緣的故事,通俗易懂,皆大歡喜,喜慶得很。”姚瑞華說。
和許多微劇種的境況相似,屏南四平戲也面臨著演出市場萎縮、資金短缺、后繼無人的困境。
屏南人陳官購少時學過四平戲,也見識過它曾經的盛況。痛心于四平戲的衰微,2014年,他組織村民,成立了業(yè)余的屏南龍?zhí)端钠綉騽F。10年來,通過與政府部門合作進行各類主題的惠民演出,赴基層尋找、挖掘四平戲人才,盡力培育下一代演員等舉措,這個農民戲團走過初創(chuàng)的艱難,正在獲得越來越多的演出機會。
但瓶頸仍然顯而易見——所有演職人員都不是專職的,人員缺乏穩(wěn)定性。“大家平時都忙著干農活,只有農閑或業(yè)余時間才能參與演戲。演一出戲,如果有的演員來不了,我們就沒有辦法登臺了。”為了保證演出的質量,陳官購只得將導演、編劇等重要崗位外包給專業(yè)人士,“我們只希望,四平戲能更好地傳播出去,傳承下去”。
演出結束,大幕拉上,觀眾漸漸散去。“這個戲什么都好,就是可惜舞臺上沒有年輕的面孔……”姚瑞華一邊走,一邊還和舞伴們議論著劇團的事。
朦朧的月光下,戲中人、戲外人與四平戲的緣分,仍在徐徐鋪展。
來源:福建日報
編輯:陳娥
審核:藍青 周邦在
責任編輯:劉寧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