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者也 | 王玉寧:慢城薩克斯風(fēng)
薩克斯造型獨特,無論擺放在哪里,都很拉風(fēng)。吹奏者喜歡以草甸、大海、礁石、高山、墻根、夕陽作背景,擺出炫酷的姿勢,然后敞開胸襟與眼界,吞吐六合,上下千古,顯得特別優(yōu)雅和高貴。去年喜迎“二十大”之際,一位薩友到香港支教,在美麗的維多利亞灣,吹奏一曲《我的祖國》,引來粉絲無數(shù),相片傳回來,大家都說,這才是本年度最美的姿勢。
初學(xué)者對《回家》《茉莉花》《打虎上山》《西班牙斗牛曲》等經(jīng)典曲目的癡迷程度,不亞于孔子他老人家聞韶“三月不知肉味”。但老師說了,面對經(jīng)典要心懷敬畏和尊重,當(dāng)年著名指揮家小澤征爾是跪著聽完如泣如訴的《二泉映月》,想吹出薩克斯的金屬味、顆粒感,得經(jīng)過嚴格訓(xùn)練并具備足夠的樂理知識。薩友們到知命之年,這才第一次聽到樂理課,第一次真真正正學(xué)會用耳朵去感受音樂,原來我們過去即便聽伯牙彈琴,也只會聯(lián)想棉花匠彈棉花。于是無不唏噓感慨做一臉深刻狀:生活中沒有美學(xué),人這一生過得多么潦草呀!此生不懂得音樂那是多么大的損失!中小學(xué)生的美育啟蒙多么重要!
薩克斯來自草根,帶有濃厚的爵士風(fēng)格,隨意、孤獨、浪漫,有人說很像生活中頗具藝術(shù)氣質(zhì)的人,如獨行旅人、抑郁詩人和流浪藝人。維也納新年音樂會上,提琴、小號、圓號、大號大出風(fēng)頭,甚至三角鐵都有亮相的機會,可就是找不到薩克斯的影子。上世紀八十年代肯尼金讓薩克斯風(fēng)吹遍全球,法國作曲家柏遼茲說薩克斯讓人著迷,是因為音色“美妙變化,深層而平靜,富有感情,輕柔而憂傷,好像回聲中的回聲。在寂靜無聲的時刻,沒有任何別的樂器能發(fā)出這種奇妙的聲響”。正因為薩克斯的美妙變化,可剛可柔,狂野如駟馬御風(fēng),優(yōu)雅似翠鳥彈水,如今在慢城柘榮的各個舞臺,無論是鳳陽太子參開采節(jié),靴嶺尾剪紙文化推介,抑或?qū)氳b宅畬族風(fēng)情展演……它都能閃亮登場。
薩克斯可以自信地與出身貴族的提琴、鋼琴合作,但它更喜歡安靜地獨奏,這種孤獨而不寂寞的氣質(zhì)最適合慢城的鴛鴦草場。鴛鴦草場是一座空山,這里不需要熱鬧,一抺原生態(tài)的綠向遠方延伸,好比音樂書畫中的留白,它好像說了很多,又好像什么都沒說,無限拓展了受眾的審美空間。
薩克斯不以奢為尚,大自然作舞臺,絲毫不比維也納音樂大廳遜色。這種趣味與同樣出身草根的慢城剪紙十分相投。閑暇之余,干農(nóng)活的手因趣移情,隨心剪裁,大拙大雅,卻可以與出身名門的國畫、油畫比肩。慢城剪紙與貧富貴賤關(guān)系不大,必然是在南畝耕作之外,心靈詩意的歸宿;是嘈雜、忙碌甚至混亂的生活中一種不將就的生活態(tài)度,一種慢下來感知天下大美的細膩情懷在一張普通彩紙上的體現(xiàn)。
協(xié)會成立兩年,吸納了80多位成員。也許職場競爭,負重太多,整個世界被擠壓變形,大家不約而同選擇了慢下來的理念。生活不是一味地追趕,還需要給時間以生命,一如周國平所說,活出個樣兒來,還得活出個味兒。 當(dāng)然“不可不知有生之樂,亦不可不懷虛生之憂”。不是拿起樂器就放下手中的事業(yè),而是置心靈于曠野,不再執(zhí)著付出了多少,不計較失去了什么。按當(dāng)下時髦的說法,生活不唯柴米油鹽,還有詩與遠方。
靈魂無處安放,生命終究是在流浪。
來到慢城閑暇獨處時,何妨制造些一個人的浪漫。臨窗而坐,問花笑誰;憑欄而佇,聽鳥言甚。二三友圍爐,一杯清茶入口,便是一個清秋入喉,沖淡了幾多世間憂愁。如果能撫琴吹薩,來一段《高山流水》或《游牧?xí)r光》,所有撕心裂肺的愛,痛徹肝膽的恨,一切不忍割舍的一切,都將在這份淡然清遠中歸于無。
你不是詩人,但這種生活卻像一首詩。
來源:閩東日報 王玉寧
編輯:淑琴
審核:劉寧芬 周邦在
責(zé)任編輯:陳淑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