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在线网站观看网址入口_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版综合_亚洲无码精品在线网址_国产精品午夜不卡片在线

首頁 閩東之光 資訊速遞

不懼“安比”!看古人怎用筆鋒抵御狂風暴雨

2018-07-30 10:24 來源:人民網

今年第10號臺風“安比”(熱帶風暴級)的中心已于今天(24日)凌晨3點50分前后移入河北境內。受此影響,北京中東部、河北中東部、天津等地將有大到暴雨。

現如今我們有天氣預報,可以預知即將到來的惡劣氣候,并提前做好準備,那么在古代,人們是怎么稱呼臺風的?又是怎么預知臺風的?暴風雨來臨時,又是怎么用筆鋒抵御的呢?今天,文藝星青年帶你一探究竟,揭秘上述問題。

一、古代“臺風”說法

古時候不叫臺風,在志書上如果看到“颶風”那便是臺風了,到清代也有“飚風”之稱,1956年之后才有了“臺風”的稱呼。

中國古代的史料和地方志中有許多關于臺風的詳細記載和描述,有虛有實。

《呂氏春秋·有始覽》中就有關于“八風”的形象描繪:“何謂八風?東北曰炎風,東方曰滔風,東南曰熏風,南方曰巨風,西南曰凄風,西方曰飂風,西北曰厲風,北方曰寒風。”說明兩千多年前對風的觀測已相當細致。熏風是溫暖之意,巨風則與颶風相通。

南朝劉宋時期沈懷遠在《南越志》中解釋臺風:“熙安多颶風,颶者,四方之風也;一曰懼風,言怖懼也,常以六七月興。”到了九世紀(《嶺南異物志》)人們知道了臺風到來前會出現一種特別的風,稱“煉風”,唐鄭熊撰《番禺雜記》對“煉風”描述更為具體:“颶風將發(fā),有微風細雨,先緩后急,謂之煉風。”

海上歷險的傳說在東南沿海并不少見,毫無疑問媽祖林默成為了宋代以后的海神信仰中與臺風關系最為緊密的一位。

二、古代怎么預知臺風?

古人對臺風的認知不足,也無法準確預測,但經歷多了自然總結出一些規(guī)律,比如大量淺海魚類上浮,較大的深海魚來到淺海等,都預示著臺風即將來臨。

根據一些天象和物象的征兆也能預測臺風。除了前文提到的“煉風”,《嶺表錄》中載:“南海夏秋之間,有暈如虹,謂之颶母,必有颶風”。

“颶母”或“臺母”也是福建等沿海漁民的經驗所得,當臺風中心距離海岸大約五六百公里時,沿??煽吹綎|方天邊散布著如亂絲一般的云彩,從地平線像扇子似的四散開來(氣象學術語叫輻輳狀卷云),約六七千米高,且在早晚天空中會出現美麗的彩霞,看到這種彩霞,便知臺風將至。

三、古人用筆鋒抵御風雨

除了撐起油紙傘,躲在屋檐下,經歷風雨洗禮的文學巨匠們還會用筆鋒“抵御”惡劣天氣。

夏五月方閔雨忽大風雨三日未止

宋 陸游

其一

風卷江湖雨暗村,四山聲作海濤翻。

溪柴火軟蠻氈暖,我與貍奴不出門。

其二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解析:《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二首》是南山詩人陸游創(chuàng)作的七言絕句組詩作品。是紹熙三年(1192年)十一月陸游退居家鄉(xiāng)山陰時所作。

第一首詩寫大雨和詩人所處,第二首詩表明陸游投身抗戰(zhàn)、為國雪恥的壯志至老不衰。但是,詩人空懷壯志,卻不為朝廷所重,只能"僵臥孤村",把為國家恢復中原的理想寄托到夢境之中。感情深沉悲壯,凝聚了詩人的愛國主義激情。

有美堂暴雨

宋 蘇軾

游人腳底一聲雷,滿座頑云撥不開。

天外黑風吹海立,浙東飛雨過江來。

十分瀲滟金樽凸,千杖敲鏗羯鼓催。

喚起謫仙泉灑面,倒傾鮫室瀉瓊瑰。

解析:此詩生動地展現暴雨由遠而近、橫跨大江、呼嘯奔來的壯觀景象。首聯非常特征地寫出了雨前一剎那的氣氛,在撥不開的濃云堆積低空的時候,一聲炸雷從云中鉆出來了,預示暴雨即將來臨。頷聯三句是想象,四句是親見。頸聯二句具體寫暴雨,西湖比作小小的金樽,把急雨比作羯鼓聲。尾聯寫觀感,突發(fā)奇想,聯想到李白故事。詩如寫生畫家即興揮毫,臨摹自然實景,展現大自然的壯麗雄偉之景。

江上阻風雨

唐 岑參

江上風欲來,泊舟未能發(fā)。

氣昏雨已過,突兀山復出。

積浪成高丘,盤渦為嵌窟。

云低岸花掩,水漲灘草沒。

老樹蛇蛻皮,崩崖龍退骨。

平生抱忠信,艱險殊可忽。

解析:《江上阻風雨》是唐代詩人岑參的作品。此詩大概是大歷二年(767年)六月岑參從成都赴嘉州刺史任,船在岷江上為風雨所阻時寫的。詩中描繪了夏天暴風雨在江上的肆虐,而作者對此視若等閑,表現了一種豪邁的情懷。

驟雨

宋 華岳

牛尾烏云潑濃墨,牛頭風雨翩車軸。  

怒濤頃刻卷沙灘,十萬軍聲吼鳴瀑。  

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騎牛牧溪北。  

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勢驟晴山又綠。

解析:文中的“卷”從視覺角度,寫出了驟雨襲來時的迅猛態(tài)勢。“吼”從聽覺角度,寫出驟雨聲勢之大。“驟晴”寫雨來得急、去得快,暗扣詩題。“山又綠”寫出了雨后景色變化,隱含牧童雨停而輕松的心情。

責任編輯:葉著

關鍵詞

臺風 煉風 颶風 八風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寧德網簡介 版權聲明 聯系我們 加入我們

寧德網 版權所有,未經寧德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512014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號:1309374

廣告聯系:0593-2831322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新聞熱線:0593-2876799

寧德市新媒體網絡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寧德市蕉城區(qū)蕉城北路15號閩東日報社三樓

閩ICP備09016467號-17 網絡舉報監(jiān)督專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