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在线网站观看网址入口_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版综合_亚洲无码精品在线网址_国产精品午夜不卡片在线

首頁 專題 2020專題管理 全面深化改革寧德進行時 典型案例

“小板凳”打通理論宣講“最后一公里”——柘榮縣探索實踐基層理論宣講機制創(chuàng)新

2020-06-28 10:32 來源:柘榮縣委改革辦

一、基本情況

黨的十九大召開以來,為切實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在基層落地生根,轉變過去基層理論宣講工作中存在的諸如宣講不夠常態(tài)、形式比較單一,內容不接地氣等問題,柘榮縣整合原有的9個鄉(xiāng)鎮(zhèn)小板凳宣講隊,成立縣小板凳宣講團,組建8支理論宣講輕騎兵小分隊,設立17個理論宣講輕騎兵聯(lián)系點,并積極指導村(社區(qū))一級建立宣講小分隊。幾年來,小板凳宣講團始終活躍在街頭巷尾、田間地頭,既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又傳達社情民意,已然成為一個接地氣、旺人氣、聯(lián)鄉(xiāng)村、親百姓的文化品牌,中央宣傳部、省委宣傳部多次給予肯定,新華網、《福建日報》等中央、省級主流媒體均在重要版面或重要時段對其進行深入報道。

二、創(chuàng)新舉措

1.盤活人才資源,從“幾個專家”走向“一群草根”。過去,理論宣講主要依托黨校教師,存在宣講力量不充足、時間不靈活、受眾較局限等問題。為破解此類問題,小板凳宣講團放開準入門檻、盤活人才資源,把民間藝人、先進模范、鄉(xiāng)村干部、退休黨員干部、文化協(xié)管員、大學生村官、致富能人等“草根”人才吸納進宣講團隊,組建大學生村官、最美人物、致富能人、和事佬、山哈夢、老藝人、農技員、黨建等8支小板凳輕騎兵宣講小分隊,極大程度充實了宣講隊伍。“草根”宣講團隊或直接來自群眾,或長期扎根基層,不囿于職業(yè)、不拘于時間,有廣泛的群眾基礎、豐富的基層經驗和靈活的工作時間,能夠多渠道、多頻次、多維度的開展宣講工作,能夠把理論和政策通俗化、具體化、生活化,讓宣講少了距離感,多了親切感。

2.用好傳統(tǒng)文化,從“一枝獨秀”走向“百花齊放”。以往宣講主要以報告、講座為主,嚴肅有余、趣味不足,群眾聽起來多感乏味枯燥,耐不住性子、沉不下身子。小板凳宣講團突破傳統(tǒng)做法,充分利用本地特色文化資源,靈活采取剪紙圖說、馬仙故事、評話變臉、布袋戲、提線木偶、燈謎競猜等民間藝術展演方式,綜合運用評書快板、雙簧、三句半、說唱歌謠、方言韻白、小品相聲、獨角戲、三角板等藝術表現(xiàn)形式,把公園社區(qū)、農家大院、橋頭樹下都變成“小板凳”的舞臺,各種民間藝術表演和展示輪番上陣,琳瑯滿目的民間藝術品和朗朗上口的文藝段子,讓群眾看得過癮,聽得起勁,在歡聲笑語中記住了“大政策”、了解了“新形勢”。

3.轉變宣講角度,從“陽春白雪”走向“通俗易懂”。先前,未“藝術化”的宣講內容比較“陽春白雪”,對普通群眾而言深奧難懂,宣講活動常常出現(xiàn)“昏昏欲睡”“中途退場”等情況。小板凳宣講團對宣講思路進行調整,從易被群眾接受理解的角度出發(fā),把自上而下的“滴灌式”宣講與自下而上的“精準型”宣講結合起來,把宣講從“書本語言”變?yōu)?ldquo;群眾語言”,以成就宣講為主線,憶歷史、話成就、看變化、談感受,通過講述親歷、親聞、親為的鮮活故事,反映城鄉(xiāng)變化和發(fā)展歷程,宣傳身邊榜樣感人事跡,話身邊理、說身邊事,使宣講更加接地氣,便于群眾領會,引發(fā)群眾共鳴,受到群眾歡迎。

4.完善工作機制,從“曇花一現(xiàn)”走向“常態(tài)長效”。成立小板凳宣講團前,宣講機制不夠完善,宣講活動大多是根據上級宣傳部門安排,集中在某一段時間節(jié)點進行,沒有形成保障宣講常態(tài)化開展的有效機制。成立小板凳宣講團后,柘榮縣建立理論進基層聯(lián)席會議制度,構建大宣講聯(lián)動格局;組建了以縣委常委、宣傳部長為組長的指導小組,組織宣講骨干集中學習培訓,指導編寫宣講提綱和內容,通過比賽、現(xiàn)場觀摩等方式相互學習交流;建立宣講員信息庫,動態(tài)把握宣講員情況,及時調整補充宣講力量,同時,把“小板凳”宣講納入縣委對鄉(xiāng)鎮(zhèn)的績效考評和意識形態(tài)考評,完善了評估考核激勵機制,激發(fā)了宣講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理論宣講走向常態(tài)、走向日常,走進社區(qū)、走進生活,呈現(xiàn)出遍地開花、碩果累累的景象。

三、具體成效

1.提升了宣講效果。小板凳宣講團通過充實人才隊伍、優(yōu)化人員結構,形成了力量充足、文化多元的宣講團隊,一個“高大上”的宣講團變?yōu)槿舾?ldquo;小快靈”的宣講小分隊,完全突破了時間、空間等客觀條件限制,隨時隨地可以開講。據統(tǒng)計,目前,全縣有縣、鄉(xiāng)、村三級宣講小分隊62支,登記在冊宣講員289人,2018年以來已開展宣講活動2700多場。同時,“小板凳”善于用“大白話”“家常話”開展宣講,讓群眾能夠一聽就懂,切實提升了宣講效果,真正做到開啟基層群眾理論學習“直通車”,打通理論宣講“最后一公里”。

2.改善了社會風氣。小板凳宣講團通過轉變宣講理念、改進宣講方式,以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為出發(fā)點,把“講政策”和“講故事”結合起來,把“講道理”和“演道理”結合起來,把“大政策”轉化為“小故事”,把“大道理”轉化為“小文藝”。評話《樂善好施的鄭宗遠》通過講述仙嶺村明朝慈善家鄭宗遠的故事,宣揚樂善好施、孝老愛親的風氣;法治情景劇《選舉》通過演繹村霸在村級組織選舉中賄選被抓的故事,表達黨委政府掃黑除惡的決心,這些以小見大,有血有肉的宣講,倡導良好家風、厚植淳樸民風、培育文明鄉(xiāng)風,形成了崇德向善的社會風氣。

3.凝聚了發(fā)展力量。小板凳宣講團通過創(chuàng)新運作模式、完善運行機制,極大地激發(fā)了宣講團隊的工作激情,培養(yǎng)鍛煉了一大批優(yōu)秀的基層宣講員,涌現(xiàn)出一大批優(yōu)秀的基層宣講成果。“最美人物”小分隊宣講員、福建省“最美農民”繆帶弟通過宣講分享自己大學畢業(yè)返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得到國家政策大力扶持,因地制宜發(fā)展生態(tài)種養(yǎng)莊園,公司發(fā)展成為年產值上千萬元的農業(yè)龍頭企業(yè)的經歷,鼓勵鄉(xiāng)親們學好扶貧政策、努力脫貧致富。這樣的宣講既宣傳上級精神,又結合基層實踐,在潛移默化中,實現(xiàn)理論政策入腦入心,增強了群眾脫貧致富的信心決心,為走出一條具有閩東特色的鄉(xiāng)村振興之路凝聚了強大的發(fā)展力量。

(該案例由柘榮縣委改革辦供稿,在《改革與調研》上刊登)

責任編輯:劉寧芬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寧德網簡介 版權聲明 聯(lián)系我們 加入我們

寧德網 版權所有,未經寧德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512014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號:1309374

廣告聯(lián)系:0593-2831322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新聞熱線:0593-2876799

寧德市新媒體網絡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寧德市蕉城區(qū)蕉城北路15號閩東日報社三樓

閩ICP備09016467號-17 網絡舉報監(jiān)督專區(qū)